液态奶历史 中国液态奶市场占有率

今天,人们随便踏入一家超市、便利店,都能购买到各种各样的乳制品 。而二十多年前,牛奶却很金贵 。“只有附近养牛的人家才能喝到牛奶” , 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仍历历在目,这也促使他坚定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到牛奶”的志愿 。1999年,伊利组建了液态奶事业部,不仅实现了液态奶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开启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 。此后,内蒙古的优质牛奶可以销往更远的地方,牛奶走进了千家万户 。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回望中国液态奶发展史,中国液态奶市场的开拓者和培育者功不可没 。

液态奶历史 中国液态奶市场占有率

文章插图
伊利液奶态生产线的工作人员在检查产品外包装
在羁绊中发现机遇
改革开放初期,牛奶作为稀缺食品 , 是许多人可望不可及的 。一群孩子追着牛奶车狂奔的情景,至今还留在人们的时代记忆中……
1978年、1979年,全国各地牛奶产量极低,甚至没有被国家和地方列入统计项目中 。1980年 , 全国牛奶产量也仅有114.1万吨 。
“内蒙古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 。但过去内蒙古的奶业并未表现出与其资源优势相符合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奶牛存栏量还是牛奶和奶制品产量与其他省市相比并不占优势,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也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经济学博士诺敏说 。诺敏博士所言在当年也引起自治区乳品企业的高度关注和深深思考 。
“上世纪90年代末,伊利就已经意识到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解决产品结构单一,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回忆说,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受到当时牛奶加工技术所限,牛奶的运输半径短,走不出内蒙古 , 更走不到全国各地 。这一现象,直到20世纪末也未能有明显改观 。
伊利人深刻认识到,困扰全国乳业的产品结构单一和技术难题,一旦突破就是重大发展机遇 。
液态奶历史 中国液态奶市场占有率

文章插图
伊利优质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攻坚克难开创乳业全新时代
敢为人先的伊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摸着石头过河” 。
1998年,伊利集团引进瑞典利乐液态奶包装生产线,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引进液态奶生产线 。技术改变了牛奶运输半径短的现状,来自大草原的牛奶迅速走向了全国各地 。同年推出的伊利纯牛奶、麦芽奶、巧克力奶、草莓奶等迅速走进千家万户 。
1999年,伊利液态奶事业部组建,潘刚兼任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 。在液态奶事业部成立之前 , 伊利液态奶的收入只有6000万,2000年伊利液态奶收入就实现5亿,2001年达到12亿 , 2002年达到24亿,2003年达到46亿 。
之后 , 伊利迅速调整并完善了产品结构,把液态奶产品市场的开拓目光,首先投向当时生活水平较高的福建福州市场 。在试点市场 , 伊利牛奶的天然、绿色品牌形象,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关注和分享,短短一个月,伊利牛奶迅速热销 。
“引进瑞典利乐液态奶包装生产线,将牛奶保质期延长到6个月,得让内蒙古的优质牛奶销往更远的地方,可以说,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成就了伊利的发展,同样也成就了中国乳业的发展 。”张剑秋认为 。
而伊利优酸乳的问世,则开创了伊利液态奶时代的蓝海和中国乳饮料市场的新格局 。
2006年 , 伊利全面启动“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全国“织网计划”:北起黑龙江,南至福建、广东,东临上海,西达新疆 。伊利缩短配送半径,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新鲜乳品 。“‘织网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生产、销售、市场一体化运作,用最短的时间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张剑秋说 。
伊利走向了全国 , 开启了中国人饮用液态奶的时代 。国内乳品企业纷纷跟进,中国乳业逐步发展壮大 。2017年 , 全国牛奶产量达到3545万吨,而内蒙古的牛奶产量更是达到693万吨 。
创新引领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作为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伊利,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消费者行为,坚持细分市场,从而创新研发出与消费人群需求匹配度更高的创新产品 , 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张剑秋指出 。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有机奶生产 。2007年伊利金典有机奶问世,填补了我国有机乳品市场的空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