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王凯的“消失”,是整个演艺圈的悲哀与损失( 二 )


正在这时 , 有人向王凯抛出了橄榄枝 。
靠着高大俊朗的外表 , 王凯频频出现在了当地的模特和广告公司之中 。

对王凯而言 , 这些工作就像是他平日枯燥生活的调味剂 。
他也从未想过放弃如今稳定的生活 。
虽然和文艺工作勉强搭了个边 , 但他依旧没有想过真正地踏入其中 。
而这一切的转变 , 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北京之行 。
在武汉模特界小有名气的王凯 , 被邀请去北京拍摄一则广告 。

拍摄过程中 , 王凯的表现力十分出色 。
导演原本还以为他是科班出身的学生 ,
但交谈一番后才发现 , 王凯没有读过大学 。
导演的内心很惋惜 , 出于惜才心里 , 他对王凯说道 ,
“你很有天赋 , 你应该去考考科班专业院校!”

导演的肯定对于正处迷茫中的他而言 , 不吝于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
王凯瞬间明朗了今后的方向 。
他形容这段经历:“它就像一个轨道 , 彻底给你掰了一个方向 。 ”
他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 , 就是背着父母偷偷地把“铁饭碗”给辞了 。
带着微薄的积蓄 , 他只身来到北京求学 。

那时候的王凯甚至不知道学校在哪儿 , 什么时候上课 ,
他完全凭着一腔热血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
后来打电话给114去查这些学校的电话 ,
他才知道原来中戏还没有到全国招生考试的时间 。

与此同时 , 父母也知道了他辞掉工作的事情 。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 。
父母只好安慰自己 , 孩子至少还想读书 。
在父母的支持下 , 王凯离开北京来到了上戏的进修班 。

这里都是备战艺术类院校的艺考生 ,
王凯一改往昔的惫懒 ,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学习 , 夜深露重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书籍 。
时光不负有心人 , 星光不负赶路人 。
2003年艺考结束后 , 他同时收到了北影和中戏的通知书 。
曾有人戏称 , “中戏出演员 , 北电出明星” 。
几乎没有多想 , 王凯便选择了中戏 。

02
王凯的第一部戏在大二 。
是马鲁剑执导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寒秋》 ,
和他搭戏的 , 是同为新人的王子文 。
但两人的运气还未到 , 他们也没有像《欢乐颂》那样大爆 。

拍完戏的王凯依旧在娱乐圈查无此人 ,
他耐着性子认真上课 , 为下一次的机会做好准备 。
当时老师经常会敲打他们 ,
“你们不要以为自己在中戏读书 , 你们就有什么优越感 , 毕业的那一天 , 就是你们失业的那一天 。 ”
可大家谁也没放在心上 。

少年正是不识愁滋味的时候 , 他们踌躇满志 , 内心满是天子骄子的优越 。
身形外貌出众的王凯更是经常接到邀约 ,
“老师肯定在吓唬我们 , 学生们条件都那么好 , 那么自信 , 完全没当回事 。 ”
毕业前 , 王凯还接到人生的第一部电影 。
是在香港拍摄的影片《我的狗狗我的爱》 。

剧组大部分成员都是香港本地人 , 大家完成每天的工作后按时下班 ,
王凯跟他们沟通不便 , 大部分时间都一个人在房间 。
无聊的他不知道干什么 , 就会趁着夜色下去闲逛 。
香港的物价很贵 。
他看了一圈 , 最后悻悻地回到酒店 ,
“逛着逛着就生气了 , 算了不逛了 。 ”

可他不知道的是 , 这样窘迫的生活 , 在之后还将伴随他许久 。
影片杀青后 , 是漫长的等待 。
在此期间 , 他签约到了华谊 。
父母为了他今后的发展 , 也拿出所有积蓄为他在北京付了首付 。
一切看似都向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
然而来到华谊后 , 他才发现 , 原来背靠大树也不一定好乘凉 。

华谊签下的艺人很多 , 既有大花周迅、李冰冰 ,
也有一线男演员黄晓明、邓超 ,
这些顶流艺人尚且需要为了资源明争暗斗 ,
更别说他们这些底层更需要作品扬名的小演员了 。
王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窗期 。

没有人来找他拍戏 ,
他还要时不时地去走一下红毯 。
因为是个小透明没有名气 , 红毯的搁置费也要自己掏 。
父母虽然付了首付 , 但他每个月还要偿还不菲的房贷 。
种种经济压力下 , 王凯一度想要过放弃 。
“当时是真的撑不下去了 。 ”

没有钱的生活真的太苦太难了 。
重重考虑下 , 王凯最终离开了华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