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AI程序员上岗,码农们暂且不必过度焦虑

“AI程序员上岗”或许是噱头,但淘汰焦虑仍然近在咫尺,需要积极面对 。
全文2418字,阅读约需7分钟 
撰稿 / 马尔文(媒体人)编辑 / 何睿 校对 / 张彦君

首个AI程序员上岗,码农们暂且不必过度焦虑

文章插图
▲随着相关技术的突飞猛进 , AI也在加速介入人类的现实生活 。图/新华社微软的AI程序员尚在演示(DEMO)阶段,国内首个AI(人工智能)程序员已经宣布正式上岗 。
据报道,国内某大模型企业近期正在内部推行AI编程,使用大模型辅助程序员写代码、读代码、查BUG(漏洞)、优化代码等 。这一AI程序,还被分配了正式的员工工号,据企业相关人士透露,该企业已决定未来目标为20%代码由大模型编写 。
“AI程序员上岗”的消息一出 , “码农失业”也相应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创造出了AI大模型的程序员,会率先成为被冲击甚至是被取代的工作吗?
尽管淘汰焦虑已近在咫尺,但其实,从报道细节和行业发展现实来看 , AI程序员取代“码农”这一担忧,目前仍然有些早了 。
 
━━━━━
目前仍只是辅助工具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此次“被上岗”的AI大模型,所承担的角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写代码的程序员” , 而是作为程序员的辅助程序 。AI程序员所承担的这些功能,都是利用大模型的数据归纳分析能力,对既有代码进行辅助审核优化 。
从业务实质上看,这一上岗的程序员也并未取代任何人的工作,而只是在现有的研发流程中,增加了一个“大数据审核”的环节而已 。
这一工作职能 , 与一些媒体利用AI来纠查错别字、一部分医院利用AI来识别检验报告提供基础分析等一样,只是承担了人类判断决策的辅助功能,离真正的“人类程序员”相去甚远 。
因此 , 如果要准确地表述这一报道,这并非“AI如同人类程序员一样上岗工作”,而是“将大模型作为辅助工具 , 提供给了人类程序员” 。
而且,从当前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大模型目前还无法代替程序员的“写代码”等日常研发工作 , 一直是作为“智能编码助手”的身份在参与日常工作 。
事实上,AI大模型作为编码的辅助工具,过去两年内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 均是以“助手”的角色参与其中 。
【首个AI程序员上岗,码农们暂且不必过度焦虑】例如,国内另外一家大模型企业,也于去年发布过“编码助手”相关的工具应用 。而在海外,也有不少大模型企业发布了专门辅助编程的工具应用 。
 
━━━━━
准确率是一个大问题
 
近一年来 , 大模型参与编程应用的程度越来越深,包括参与代码的辅助输入与续写、与人类进行自然语言交互等,都使得“低代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或许正是基于此 , 多位大模型创业者和专家也曾提出,程序员有可能在5年内失业 。
但目前为止,大模型仍然是以“助手”的角色参与编程,成为人类程序员的日常工作流程之一 。期待中的“写代码、搞开发”的功能始终没有出现突破,也自然不可能在短期内替代真正的程序员 。
原因何在?AI大模型生成代码的准确率,首先就是一个重要挑战 。
2023年 , 多篇论文研究数据显示,AI从事简单编程任务一次性生成正确的概率大约在50%左右 , 和掷硬币得到的正反结果概率差不多 。
2023年5月,国外一组研究显示,模型的参数每提高一个量级,代码生成的准确率可以提高5%-10%左右 。以此估算,模型参数规模至少达到10万亿级别 , 等于是现在的ChatGPT4.0的10倍以上 。
而就算达到了90%的准确率,大模型依然难以取代代码的生成工作程序员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不太可能让模型生成大量代码后,再由程序员去甄别筛选 。
果真如此,光是阅读、检验这些大模型生成代码的成本 , 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雇佣程序员写代码的成本了,得不偿失 。
 
━━━━━
AI至今不会逻辑推理
 
大模型写代码,其实并不是真的在“写”,而是根据人类指令在过往的数据库中作检索后对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AI无法根据代码运行的逻辑,对这些代码进行核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