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张巨光:39岁与电车相撞,再也没醒过来,英年早逝让人痛心( 二 )



1948年9月 , 回到东北的张巨光进入了长春东北大学 , 也就是如今的东北师范大学 , 继续学习声乐 。
1950年 , 经过两年时间的刻苦学习 , 张巨光顺利从长春东北大学毕业 , 进入了师大文工团工作 。
在文工团工作期间 , 为了深入群众 , 张巨光和单位同事被安排到吉林蛟河煤矿工作 , 和当地的煤矿工人一起工作、生活 , 在不断的接触中 , 他从这些工人师傅身上学到了不怕辛苦 , 不怕挫折的精神 。

在师大文工团发展了一段时间后 , 表现优异的张巨光被调进了东北电影制片厂 , 也就是现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 这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
原本梦想着成为音乐工作者的张巨光 , 就这样成为了一名演员 , 不过 , 虽然没能按照自己的预期去走 , 但他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 , 而从他后来的发展来看的话 , 他的这条路并没有走错 。

三、
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后 , 作为新人的张巨光开始跟着前辈们参演影视作品 , 从前辈身上学习表演经验和表演技巧 。
由于刚进入制片厂时没有表演经验 , 他只能从临时演员和群众演员做起 , 先后参演了《丰收》、《葡萄熟了的时候》、《保卫胜利果实》、《满意不满意》等作品 。

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审美 , 在努力学习表演的同时 , 张巨光工作之余一直在不断的学习 , 品读了《演员手册》、《演员的自我修养》等和表演相关的书籍 。
除此之外 , 喜欢学习的张巨光还阅读了包括《红楼梦》、《水浒传》、《暴风雨》等在内的中外名著 , 大大提高了文学素养和文学积累 。
当然了 , 尽管他那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 , 但他并没有因此耽误工作 , 把领导交代的工作都完成得特别好 。

1953年 , 经过张巨光的不断努力 , 他终于得到了一个走红的机会 , 参演了东北电影制片厂推出的《草原上的人们》这部影片 。
该片由徐韬执导 , 乌日娜、恩和森等人主演 , 讲述的是内蒙古草原牧民和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的故事 。
尽管张巨光在影片中扮演的“吕绶卿”一角依旧只是一个配角 , 但相比他之前扮演的角色而言 , 这个角色非常完整 , 可塑性特别强 。

为了刻画好“吕绶卿”这个角色 , 张巨光在开拍前反复阅读剧本 , 细心揣摩每一句台词 , 认真思考如何去塑造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
在张巨光看来 , 这不仅仅只是一个角色 , 更是可以提高他的表演水平和创作能力的机会 , 他必须得把握住 。
而张巨光的付出也并没有白费 , 将该角色刻画得形神具备的他 , 后来该片热映后 , 他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和支持 。

除了活跃在银幕上以外 , 那时候张巨光还参演了不少歌剧、戏剧和话剧作品 , 例如在歌剧《刘胡兰》、话剧《民主青年进行曲》 , 以及《钢铁是怎么样练成的》外国剧目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
不过 , 相比线下舞台的发展而言 , 张巨光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他参演的那些经典影片!
四、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 , 活跃在演艺圈的张巨光 , 陆续参演了不少经典影片 , 很多作品和角色至今仍被人奉为经典 。

在《平原游击队》中 , 张巨光扮演了“老勤爷”一角 , 将该角色平时诙谐幽默 , 在敌人面前却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一面完美展现了出来 。

在《上甘岭》中 , 张巨光扮演的是参谋长 , 演技精湛的他 , 将角色运筹帷幄 , 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

在《战火中的青春》中 , 张巨光扮演的是一名医生 , 游走在前线 , 将战士一次又一次的从死神面前给就救回来 。

在《刘三姐》中 , 他扮演的是白发苍苍的老渔夫“阿勤爹” , 将该角色嫉恶如仇、正直善良的形象塑造得堪称完美 。

除了以上的那些作品和角色以外 , 《地下尖兵》中的“宋欣” , 《土地》中的“谢子奎” , 《云雾山中》的“张师傅” , 《铁道卫士》中的公安处长 , 《三进山城》中的“郭中年”等等 。
这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 , 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的角色 , 都得到了圈内圈外的一致好评 , 而在这些作品和角色的帮助下 , 张巨光那时候的演艺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 深受大众的关注 。

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 张巨光生活中也收获满满 , 和他的妻子韩云芝走到了一起 , 两人迅速相恋、结婚 , 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红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