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版《无间道》?重振港片雄风,《金手指》做到了吗?( 二 )



天道有轮回 , 苍天饶过谁 , 苍天不是救世主 , 刘启源们这些理想主义者才是 。
他们披荆斩棘 , 前赴后继 , 为得就是我们的安居乐业 , 为得就是社会的正常秩序 , 为得就是体制的健全公正 。
他们的付出千难万险 , 他们的胜利不完美但值得 , 这些孤勇者们 , 清浊逐污 , 让朗朗乾坤 , 事事有王法 。

可除此之外呢?《金手指》好像再难挑出什么优点 。
本以为可以重振港片雄风 , 多赚一些票房 , 让港片别再不思进取 , 粘贴复制 。
但到头来 , 《金手指》还是没有做到过去香港电影的精髓 , 究其原因 , 三个字 , “不过瘾” 。
看似《华尔街之狼》 , 为了在内地上映 , 尺度肯定是没法比 , 然而在叙事上 , 也没能接近马丁·斯科塞斯的快感的一半 , 片中的那些快节奏剪辑如走马观花 。

故事进程上分为三个阶段 , 发家-登顶-对抗 , 剧本结构是很明显的三幕剧 。
庄文强侧重的是对抗 , 可对抗部分全线崩溃 , 电影可看点就大大减少 , 只剩《无间道》时隔二十年重聚的情怀 。
刘德华和梁朝伟的双雄近乎梁朝伟的独角戏 , 就像《跛豪》中的吕良伟 , 是一个枭雄的个人史诗 。
刘德华所代表的廉政公署全程充当工具人 ,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这使《金手指》不同于港片千年不变的古典主义叙事的倒叙、插叙也变得寡淡无味了 。

遥想当年 , 庄文强、麦兆辉拍出了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 。
也是后来港式警匪片百宝箱的《无间道》 , 被老马翻拍 , 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 最佳改编剧本 。
可如今 , 少了麦兆辉 , 庄文强独挑大梁的《金手指》 , 恐怕老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 《金手指》想复制《无间道》的荣耀 , 奈何打铁还需自身硬 。

《金手指》的票房不及预期 , 还会让港片继续吃老本 。
绞尽脑汁 , 劳心劳力的创新 , 还不如啃老来的舒服 , 反正票房就那么多 , 宣发依旧用情怀 , 为什么不选择轻松一点的方式 , 说不定运气好 , 还能大爆一部 。
其实 , 也不能一味批评《金手指》 , 至少它尝试了 , 只是结果没那么好 , 但这不是电影的问题 , 而是香港电影的格局决定了创新不可能彻底 。

香港电影有过两次新浪潮运动 。
一次是70年代末 , 80年代初 , 以徐克、许鞍华、余允抗等人为首 , 混乱三部曲 , 《疯劫》《凶榜》 。
可一旦票房差点意思 , 就立马被抛弃 , 不给试错的机会 , 转而让他们拍更具商业价值的喜剧片 。

尤其是新艺城发家后 , 香港电影票房榜上已经没有其他类型片了 , 都以喜剧为主 。
再加香港又是自由经济主导 , 资方、导演、演员抢着拍喜剧 , 又快又赚钱 , 能够利益最大化 , 七日鲜流行 , 只看眼前 , 不想长远 , 怎么会有未来 。

上天还是眷顾港片的 , 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 。
80年代末 , 90年代初 , 第二次电影新浪潮来袭 , 涌现出了王家卫、张婉婷等导演 , 可惜香港电影人又没有把握住 。
王家卫、张婉婷他们的电影 , 尽管在奖项上收获颇丰 , 但在票房上屡屡败北 , 香港电影观众不喜欢这种电影 。
香港又一切向“钱”看齐 , 后来者自然大多不会跟随 , 导致导演都是半吊子的流水线 , 人才极易断层 , 产业链太过薄弱 , 替代品太多 。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溃不成军 , 所谓的护城河就是镜花水月 。
只是当时繁花 , 一叶障目 , 叶片掉落 , 香港猛然醒悟 , 但也为时已晚 。
因为他们习惯了傲慢 , 不肯不耻下问 , 又总想着甩锅 , 原因都是别人的 , 自己清白如莲花 。
所以千禧年彭浩翔的《买凶拍人》出现才会那么格格不入 , 我们都是古典 , 你怎么能后现代 , 这一次 , 香港电影?砉?酸绕鸬幕??。

如今 , 积重难返 , 从周润发、杜琪峰的发言就能看出 , 他们仍然活在过去 , 不愿意睁眼看世界 。
我不会去过度苛责《金手指》 , 虽然它毛病很多 , 但它算是香港电影难得的一次清醒 , 即使带着功利 , 我也愿意用大篇幅先夸再批后遗憾 。

电影中 , 刘启源是孤勇者 , 电影外 , 《金手指》也是孤勇者 。
【翻版《无间道》?重振港片雄风,《金手指》做到了吗?】爬出井外很难 , 留在井底容易 , 选择权在自己 , 就看香港电影会不会反省了 , 若还是目光短浅 , 旁人再用力也无济于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