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是冤死的 被冤枉死的曹操是谁( 二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150-195) 东汉评论家.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人,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曹操也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评,还是天机不可泄漏,无论曹操怎样请求,许劭都不肯发话 。最后,许劭被曹操逼得没有办法,才冒出这么一句:你这个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详见《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 是说曹操在太平盛世中是一个有为的臣子,在乱世中是狡诈圆滑的英雄 。《三国演义》中说道曹操听了许劭的话 , 大笑起来 。
纵观曹操一生 , 许劭的评价还是很到位的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 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 。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 , 谥号为武 。其子曹丕称帝,追赠武皇帝,庙号太祖 。
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 , 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 。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 , 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
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 , 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 。”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
文姬归汉
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文姬 , 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 。她是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著有《悲愤诗》两首和《胡笳十八拍》 。她初嫁于卫仲道,后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 。
蔡邕,字伯喈,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 。他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蔡邕比曹操年长22岁,曹操的儿子曹丕曾声称“家父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 。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sì”,派遣使者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
曹冲称象
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 。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 。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
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 ”这个成语出自曹操的诗《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 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该诗写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五十三岁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咏志诗,也是汉乐府诗集中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 , 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
在这首诗中曹操以神龟,腾蛇 , 老骥作为比喻,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 , 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了诗人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 , 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