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吸氧比喝咖啡还提神”的话题引发热议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吸氧”关键词发现,不少网友尤其是学生、备考生分享了自己使用制氧机或者便捷式氧气瓶的经历,有人表示吸氧后觉得“神清气爽” , 但也有人表示效果不大 。
家住江苏常州的金女士前不久因为看到社交平台上有人说吸氧可以缓解头晕脑涨,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购买了便捷式氧气瓶 。“最近有些感冒胸闷,想看看吸氧会不会好点 。”金女士说 , “虽然吸氧后感觉头晕症状有所缓解,但也可能只是心理安慰 。”
健康人群是否有必要吸氧?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寰告诉采访人员,健康人群一般不需要吸氧 。在临床中,一般是呼吸衰竭的患者才需要给予氧疗 , 即动脉血氧分压小于60毫米汞柱或指夹式血氧仪数值低于90%的患者 。家庭氧疗主要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疾病,比如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而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家庭氧疗的时间、吸氧流量、吸氧浓度等都有一定要求,必须遵医嘱使用 。
【“吸氧提神”有科学依据吗?】至于“吸氧提神”,专家表示,这实际上没有科学依据 。“吸氧时,人们往往处于一种半休息的状态,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疲劳,也不排除是心理暗示作用 。”叶寰说,对于学生、备考生而言,平时应该适当休息、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来改善疲劳症状 。
近年来 , 家用制氧机也受到不少关注 。安徽省合肥市读者吴先生告诉采访人员,家里74岁的老人患有气管炎,担心老人因流感等出现肺部感染情况,因此购置了一台医用级制氧机,以备不时之需 。吴先生说:“目前还没有用上制氧机,但是比较安心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表示制氧机除了适合心肺部疾病患者使用以外,也适用于学生、上班族、老人、孕妇等 。在一些商品详情页面,可以看到适用于“缺氧注意力不集中”“职场高压、工作节奏快”等字眼 。还有商家宣传吸氧能够改善睡眠、缓解疲劳、美容亮肤 。
叶寰提醒 , 孕晚期是否需要吸氧应由专业产科医生鉴定 , 老年人吸氧也需要有适应症和指征,并且要在医生的密切指导下进行 。如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或其他低血氧症状,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人群如果过多、过高浓度吸氧,会造成肺泡上皮细胞以及肺泡毛细血管损伤 , 引起肺水肿,甚至氧中毒 。
在商品销售页面暗示或夸大吸氧疗效,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对此 ,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教授、北京大健康法商团队负责人邓勇认为,若商家为了销售制氧机宣传吸氧的好处,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内容、宣传吸氧机适应所有人群、宣传吸氧机属于“家庭必备”等诱导性内容,或者广告宣传与其注册证书、备案凭证及说明书不一致的,保健家用电器充当医疗器械宣传的,则可能涉及虚假广告宣传 。
实际上,制氧机属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第二类医疗器械 , 消费者需要审慎购买 。“监管部门应当进行严格控制管理 , 保证制氧机安全使用 。”邓勇表示 ,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是要明确必要购买制氧机的情形,二是要选购具有相应许可与资质、功能恰当的制氧机 。选择购买制氧机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正确了解适应症、所需吸氧时间以及吸氧流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产品,按说明书要求合理使用 。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30日 07 版)
推荐阅读
- 女人允许你“随意”做这三件事情,就是在暗示你“越界”
- 曾与刘涛同床共枕4年,如今65岁至今未婚,刘涛:“我辜负了他”
- 万圣趴一触即发 “捣蛋鬼”浓妆登场!
- “台湾女神”大S传出瘫痪,人生经历引发关注!
- 格局?向佐把假向太“抓”到直播间,向太陈岚嫌人家太low败好感
- 向太回应“郭碧婷好操控”:碧婷不会受我控制,我会疼爱她一辈子
- 40岁女士的化妆“心机”:从这几个方面打扮自己,装扮美丽人生
- 《新闻联播》主持人王音棋“突然”一笑,评论区沦陷:再也不看你
- 闹别扭?樊少皇小9岁妻子深夜发文引猜测,隔空喊话“失联”丈夫
- 《新闻联播》主持王音棋“突然”笑了,评论区却沦陷:再也不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