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炸走!吊打内娱的大女主出现了( 三 )


还围绕着家庭主妇的观念革新 , 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
好戏 , 才刚刚开始 。


对比之下 , 不难发现 。
「靠男人」桥段本身 , 不是女性剧的绝对雷区 。
内娱一些口碑翻车的伪大女主剧 , 错在打着搞事业的旗号 , 却把男人、婚姻、家庭当成终极出路 。
而在《化学课》里 , 这些情节不会影响到女主角的人物塑造、事业线的刻画 。
迅速退场的感情戏 , 反而让我们体会到更直白的残酷 。

说到底 , 有没有感情戏、是否凭借男人获得晋升 , 都不是评判一部女性剧的硬性标准 。
最重要的还是 , 它是否戳破了一些现象背后的真相 。
在鱼叔看来 , 《化学课》做到了 。
它反驳了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论调——
女性没有获得成功 , 是因为「智力不够 , 天赋不足」 。
前不久 , 就有这样一则热搜:电子竞技不相信女性 。
起因是一篇文章 , 写到了一位电竞女选手突然从大众视野消失的背后故事 。
她原本有着相当傲人的战绩 , 论实力可以进入男队训练 , 论名气也有不少粉丝 。
但却屡屡被拒绝 。

来源:《电子竞技不相信女性》 作者刘诗予
终于进了一个男队之后 , 又遇到了和教练沟通不畅、比赛上场时间太短、ID被他人顶替等等问题 。
在公开比赛中表现得并不理想 。
最终 , 在一片质疑声中 , 她选择告别职业电竞 , 回到了老家 。
曾经被认为前途大好的新星 , 宣告退圈 。
这则热搜下 , 最多的评论是「女生真的不适合电竞」「自己菜别怪大环境」……

就如《化学课》剧中 , 男领导们对伊丽莎白甩下一句:「你就是不够聪明 。 」

她们真的不聪明吗?
剧中戳破了这种话术的PUA本质 。
在能力并不输于男同事的情况下 , 伊丽莎白依然得干杂活 。
有了成果后 , 也没有得到重视 , 甚至没有署名权 。
此外 , 还被要求带孩子 , 平衡家庭和工作 。
如此种种压力之下 , 她的科研成绩不如男人 , 却仅仅被归咎于「不够聪明」 。
潜台词是 , 要获得同样的认可 , 女性得比男性克服更多本来就不合理的障碍 。

正如《隐藏人物》中 , 数学天才凯瑟琳被上司责骂 。
因为每次上厕所 , 她都要跑到三公里开外的有色人种洗手间 , 很耗费时间 。
而裙装与高跟鞋的硬性要求 , 又让这个过程更加漫长 。
她承担着种族与性别的隐形枷锁 , 却被其他人理所当然地无视了 。

确实有一些女性先驱 , 克服重重阻碍脱颖而出 。
比如 , 居里夫人 。

居里夫人一生除了不可忽视的学科成就之外 。
同样经历着被质疑成就、荡妇羞辱、举国驱逐等时代重压 。
这让她更像一个幸存者偏差的个例 。
伊丽莎白则是平行时空中 , 无数个陨落的「居里夫人」:
科学追求路路不通 , 但性化自己、回归家庭两扇门却大敞着 。

就像波伏娃在《第二性》里写下的论断:


男人的幸运——在成年时和小时候——就在于别人迫使他踏上最艰苦但也最可靠的道路 。 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 , 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们非但不鼓励她奋斗 , 反而对她说 , 她只要听之任之滑下去 , 就会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受到海市蜃楼的欺骗时 , 为时已晚;她的力量在这种冒险中已经消耗殆尽 。
《电子竞技不相信女性》一文中的女选手也类似 。
一切似乎都在将她推向「做主播」这条更容易的路 。
为职业电竞做准备时 , 其他队友都在紧张训练 。
而她却被安排了拍摄宣传片的工作 , 刚进来时甚至被要求训练时要开启露脸直播 。


来源:《电子竞技不相信女性》 作者刘诗予 , 下同
这都是和电竞本身没有任何关系的「杂活」 , 意在消费她的外貌 。
她上场比赛后 , 媒体关注的也是她的颜值 。

教练对她的态度也并不专业 , 只会认为她是没天赋 。
而对于输掉比赛的男队员 , 又不搬出天赋论了 , 反而给出具体的建议 。

「竞技体育 , 菜是原罪」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 。
但在各种场外因素的影响之下 , 比赛失利是一个菜字就可以概括的吗?
换句话说 , 大众、教练、俱乐部 , 对女性电竞选手的标准 , 是否真的只有成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