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社恐”可能真的是一种病( 二 )


“举个例子,一位患者由于在社交场合下说错了一句话 , 便感觉大难临头,认为别人一定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 。那么在心理干预中,我们便让他先去寻找一个‘例外’ , 比如说他曾经是否有听到或看到过别人有类似的情况,但这个人最终没有得到严重的负面评价 。”付磊介绍,一般而言,患者都会发现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在这种引导下,患者便会知道凡事都有例外,其本身的不合理认知会逐渐被解构 。一旦这种认知被解构,患者所产生的灾难化感受的程度就会降低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原咨询师、合肥善源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郑世彦认为:“对于社交焦虑障碍,我们自然要去重视它 。但是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依旧在于当事人和社会对这种心理状态的认知 。”他表示,现今社会上存在许多可能导致社交焦虑障碍的因素 , 如儿时没有充分被爱、没有被充分接纳等,这会使得人们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是不值得被爱的,从而害怕被批评和否定 。因此,除了求助于专业人士以外,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需要做的就是拿出勇气,勇敢做自己 。
链接线上社交不能代替现实社交当下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或网络社群来进行线上社交,甚至有不少线下“社恐”的年轻人,到了线上却变得十分活跃 , 反差明显 。那么 , 网络空间真的能让人摆脱“社恐”吗?
对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红梅教授曾指出,线上社交是现实社交的延伸和补充,不能完全代替现实社交 。刻意回避现实社交,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
想要克服“社恐” , 还应在现实中与他人多沟通、多互动 。“社恐”人士可以多约朋友去看电影、参加郊游踏青,或者只是与人聚在一起闲聊,尝试享受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社交带来的愉悦感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勇敢跨出第一步,是摆脱“社恐”的关键 。(科技日报 实习采访人员 周思同)

【有些“社恐”可能真的是一种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