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白卷英雄张铁生41岁出狱,恋人等他15年,如今亿万富翁( 二 )


于是考物理和化学时 , 他洋洋洒洒地在试卷背面书写下了《给尊敬的领导的一封信》 。
信的内容条理清晰 , 没有一味抱怨他的学习环境 , 而是表示自己喜欢劳作 , 也喜欢为基层工作做贡献 , 且无怨无悔 。
他只是为自己有丰富的农学知识 , 却不能进入大学深入学习而感到可惜 。
神奇的是 , 信居然真的被上层领导发现了 , 甚至最后在报纸上刊登 , 引起了全国轰动 , 人们纷纷参与到关于这封信的讨论中 。

铁岭农学院看过信 , 了解情况后 , 决定破格录取他 。
张铁生做梦都没想到 , 那封充满勇气的信 , 竟然能为自己拿到一份大学的入场劵 。
同时 , 他也没想到 , 万事有利必有弊 。
那封让他进入大学 , 为他赢得“英雄”名号的信 , 有一天会成为把自己打入牢笼的罪证 。
1976年 , 张铁生的信再次被提起 。 但这次迎接他的不是夸赞 , 而是数不尽的争议 , 以及被捕入狱 。
伴随着争议声愈演愈烈 , 他于1983年被正式判处15年有期徒刑 , 时间则从7年前入狱时开始算 。

牢狱10多年 , 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 , 过去的“光辉”已然不在 。
信息时代的到来 , 意味着张铁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 在家中苦等无果的他 , 又把希望寄托于政府 。
他四处打听 , 找上在市政府部门任职的远房亲戚 。
不出所料 , 他仍然被回绝了 。
张铁生深感绝望 , 开始一蹶不振 。
这样的时光没有持续太久 , 一个好消息让他阴霾密布的人生透出了一丝光亮 。
董礼平怀孕了!
将成人父的责任感催促着他尽快适应社会 , 为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建筑坚实的房屋 。

在妻子的引荐下 , 张铁生和她曾经的学生 , 当时是北京康地有限公司东北分区经理金卫东结识 , 由此拉开了他的人生新篇章 。
贵人相助抓机遇 , 拼搏奋斗放光芒对于张铁生的“光辉事迹” , 金卫东早有耳闻 。 他常年混迹商界 , 立刻嗅到了一丝商机 。
经反复思量 , 他觉得“白卷英雄”的人气可以利用 , 并且对正在发展中的公司有正面效益 。
因此几日后 , 他带着礼物 , 满心欢喜地来到了董礼平家 。
可见到张铁生时 , 金卫东难免感到有些失望 。
眼前的张铁生平平无奇 , 正值壮年 , 看上去却像老人一样沧桑 。
金卫东心里默默安慰起自己:

“人家只是一个普通人 , 又不是真的英雄 , 别有太多幻想了 。 ”

“这是什么?”
正当金卫东在心里自我安慰时 , 张铁生开口打断了他 。
循着张铁生的目光看去 , 他发现对方好奇的 , 是自己腰间的传呼机 。
见此情景 , 金卫东没有表露出轻视 , 而是连忙向张铁生解释 , 表示这是呼机 , 用来通讯的 。
张铁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
金卫东不禁为自己捏了把汗 , 暗想:
“这人脱节社会许久 , 许多新事物他都不了解 , 真能出来工作吗?”
他思考着 , 转头恰好对上了张铁生真诚的眼神很 , 且带着些许讨好 。
这让金卫东很动容 , 明明张铁生比自己年长 , 曾经也风光过 , 还是师母的丈夫 , 却因为生活 , 不得已在他一个小辈面前摆出卑微的姿态 。

想到这里 , 他下定决心要帮张铁生解决工作的事情 。
几天后 , 金卫东把张铁生介绍给了鞍山市辽河饲料公司的朋友黄经理 。
一开始 , 黄经理以为张铁生会是一个行事畏缩 , 眼界狭窄的中年男人 。
可交流谈话过后 , 他发现对方谈吐自如 , 说话做事干净利落 , 是个能干事的人 。
所以 , 他给张铁生安排了一个职位 , 做工厂里的小职员 。

张铁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 大大小小的工作做得十分认真 。
上司和同事看在眼里 , 逐渐认可了他的工作能力 。
1992年秋天 , 张铁生被派遣到沈阳办事处 , 当上了主任 。
求知若渴乐学习 , 奋起独立立门户在许多人眼里 , 张铁生的路似乎走得有些太顺了 , 上天给他的机遇似乎太多了 。
其实不然 , 上天给每个人的机遇都是随机的 。 大多数人在遇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时 , 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迎接 , 最终与机遇擦身而过 。
张铁生则不同 , 遇到的每个机遇 , 他都牢牢抓住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