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放弃造车,何小鹏接手


滴滴放弃造车,何小鹏接手

文章插图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编辑 | 张博文
头图 | 视觉中国
程维下车,何小鹏接过方向盘 。
8月28日,滴滴出行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造车 。而小鹏将开启多品牌战略,并以新品牌发布A级智能电动车,项目代号为“MONA” 。首款产品为定价15万元左右,同时面向C端和B端销售 。
滴滴放弃造车,何小鹏接手

文章插图
与此前比亚迪和滴滴合作的D1车型不同,小鹏与滴滴这次合作的MONA品牌首款车型,将加强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并会标配小鹏的XNGP智驾辅助系统 。MONA的首款车型预计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亮相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官宣之后,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将接近尾声 。
据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达芬奇是不会再造整车,也不会再卖整车了 。除了工程和产品会留一些人之外,品牌、营销、售后等部门都会清掉 。”该人士也透露,滴滴放弃造整车,并不全是因为资质的问题 。“工信部那边已经跑通了,批文在相关领导的公文包里,常年在身上 。所以,只要想往下推进,资质那都不是事 。”
“程维对造车这件事非常不笃定,传递给底下的人信心不足,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最后只能把业务卖掉”,该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
“何小鹏非常看好出行市场的前景” 。据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向虎嗅透露:“在双方的合作分工上,小鹏方面将负责推动该项目的量产研发,而滴滴则从生态上进行运营工作的支持 。产品投产后,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和渠道推动销售 。”
小鹏与滴滴的这次合作,本质上是各取所需的结果 。一方面,滴滴需要及时止损,但又不甘产品投入付诸东流;另一方面,小鹏苦心钻研的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找到大规模上量的切入口 。于是,“小滴”组合走到了一起,MONA正式登场 。
程维“弃车”,曾几度徘徊
对于造车这件事,程维内心犹豫不决 。
2018年,滴滴出行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的“洪流联盟” 。在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斩钉截铁地表态:“滴滴坚决不造车,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
事实上,早在2017年,滴滴就与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当时还叫车和家),开始秘密合作研发定制车型 。此后公开亮相的是比亚迪的D1,而与理想合作的D1 Plus则被“雪藏”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多年后回应称,“2019年我们拿到了王兴和美团的战略投资,而美团和该出行平台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双方都对于这样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顾虑,所以我们终止了该产品 。”
滴滴放弃造车,何小鹏接手

文章插图
与比亚迪的合作,曾让滴滴初次尝到了“造车光环”所带来的“快感” 。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首款网约车D1 。滴滴参与了包括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这也意味着彼时滴滴已经深度参与整车制造 。
滴滴放弃造车,何小鹏接手

文章插图
但同时,滴滴也尝到了汽车市场的苦 。
在投放市场初期,D1只向网约车司机销售车型,半年租每月租金4399元,一年租每月租金4299元 。在第一年,也就是2021年还卖出了10,176台 。但到了第二年就只卖出了994辆 。或许是滴滴已战略放弃D1,于是2022年底比亚迪D1开始面向个人消费者出售 。不过,此时“父母双方”对D1这款产品,基本已无“鸡娃”的计划了 。
滴滴放弃造车,何小鹏接手

文章插图
时间来到2021年初,百度、小米纷纷高调官宣造车 。巧合的是,那年4月,雷军在小米科技园招待了多位造车界大佬,并举办了一场闭门会谈 。台上雷军、李斌、李想、何小鹏、王传福在镜头前微笑,台下围坐的人中程维便是见证者之一 。
几乎与“小米造车”在同一时期,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开始秘密启动 。造车业务的负责人是滴滴出行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 。同时,他也是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 。随后,滴滴开始在圈内高薪挖人,曾有消息指出,“达芬奇”员工规模达1700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