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一减 , 不断调匀 , 这就导致了 , 为了避免泡茶串味 , 紫砂壶最好保持“一壶一茶” , 不要混用 。
长期泡熟普的壶 , 不要再用来泡红茶 。
不然 , 等你喝到带有熟普味的红茶 , 那可就太糟心了 。
相比之下 , 表面光滑的玻璃杯 , 不存在任何关于吸香问题 。
哪怕是个位数的便宜玻璃杯子 , 也是如此 。
对于个位数的玻璃杯 , 你可以怀疑它的耐热程度 , 是否经得起骤冷骤热考验?是否有划痕?是否留有气泡影响美观?是否杯身太薄没质感?
但吸香与“专茶专用”的问题上 , 大可不用操心 。
只要泡茶之后及时清洗干净 , 哪怕是泡过气味浓重的黄芪党参水的杯子 , 再用来泡绿茶 , 照样不会串味!
【几块钱的玻璃杯就能泡茶,为什么要花几万块买紫砂壶?人傻钱多?】《4》
三、保值增值属性差异 。
早些年在茶圈 , 经常能看到关于紫砂壶增值保值的说法 。
“某紫砂原矿已经断产 , 卖掉一把 , 少掉一把 , 因为稀缺 , 所以珍贵 。 ”
“某大师手作的名师壶 , 市场价已经比原来翻了好几倍 , 买到一把好壶能增值……”
诸如此类的消息 , 真真假假 , 假假真真 , 变幻着不同的故事版本 , 流传在朋友圈 。
某一回 , 在一场茶局上 , 听熟人分享了这样的八卦 。
他早年认识一位地产商总监 , 很喜欢玩壶 , 2010、2011年那会儿 , 一口气入了不少精品 。
据说光是花在紫砂壶身上的钱 , 就已经超过千万 。
最近这两、三年的地产行情 , 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 明显没有之前好 , 由于资金链紧缺 , 他从去年开始就看到那位地产总监在转手出货原来收藏的紫砂壶 。
“好家伙 , 看到一把原本八十多万买的壶 , 看着也是各种证书齐全 , 但愣是降到八、九万还是没出手 , 说好的保值增值呢?”
听完这个八卦分享 , 只是一声唏嘘 。
说一句真心话 , 对普通茶客来说 , 买茶具只是为了方便泡茶 , 千万别想着后期转手增值的事 。
要不然 , 很容易被被人当成韭菜收割 。
同样是茶具 , 紫砂圈子里 , 既流传有一夜暴富的增值神话 , 也盛行各式破产转手的故事 , 是是非非 , 难分对错 。
相比而言 , 买玻璃杯泡茶就简单多了 。
毕竟 , 一个普通泡茶杯而言 , 合眼缘就行 , 不必弄得这么复杂 。
《5》
四、器型多样性不同 。
紫砂壶的分类体系很复杂 。
按泥料分 , 朱泥、紫泥、绿泥 。
按壶型分 , 高矮胖瘦 , 宽窄大小 , 比比皆是 。
西施壶、石瓢壶、仿古壶、扁壶、掇球壶、潘壶、龙蛋壶……
按工艺分 , 半手与全手的争议不断 。
按价位分 , 价格从几十、几百、上千、大几千、上万、十几万、大几十万不等 , 上无止境 。
相比而言 , 玻璃杯就简单许多了 。
最常见的是透体透明的直筒型 , 简单直接 。
容量稍微大一些的玻璃杯 , 一旁还会再加上把手 , 方便举杯 。
稍微新奇一些的 , 无非是磨砂玻璃杯、彩色玻璃杯、锤纹玻璃杯等 。
要不然 , 就是在造型方面 , 稍做调整与变动 。
但大致上 , 还是简约风的直筒玻璃杯最亲民常见 。
《6》
紫砂壶与玻璃杯的把玩属性是不同的 。
有的人 , 愿意花高价买紫砂壶 。
哪怕买回家后 , 一直闲置不用 。
摆在架子上 , 平时基本不用来泡茶 。
每天光是擦拭摆置 , 也能乐在其中 。
为了方便养壶 , 还要配套各式养壶笔之类的小物件 。
甚至有人会选择为了养壶而泡茶 , 之前就遇到这样的留言 。
“你们泡岩茶第一泡都不洗茶的话 , 该怎么养壶啊?”
相对而言 , 玻璃杯可没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把玩说法 。
泡茶而言 , 茶为君 , 器为臣 。
茶具是为了方便泡茶而出现的 , 如果不是为了泡茶 , 而是单纯当成工艺装饰品 。
这样的购物出发点 , 显然背离了茶具选购初衷!
原创不易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 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 , 了解更多白茶 , 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 , 专栏写手 , 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 , 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 , 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推荐阅读
- 棉花的花语是什么 棉花花语
- 红花藕有几个孔 藕有几个孔
- 白玫瑰的花语是什么 白玫瑰的花语是
- 白丁香的象征寓意 白丁香的象征寓意是什么
- 好女孩的标准 好女孩的标准是什么
- 白兰地的喝法 白兰地的喝法有5种
- 正确涂指甲油的步骤
- 三视图是哪几面 三视图是哪三面
- 保险的基本常识考点 保险的基本常识
- 熨斗怎么使用 烫衣服的熨斗怎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