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刀郎新歌,是“复仇爽文”就能概括的吗?

“俗”这个概念,在刀郎身上幻化出万般色彩 。
文|肖浑
将近二十年后,刀郎以及刀郎的歌,再次成为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个热门话题 。刀郎这次出圈的,主要是新专辑里的两首歌,《罗刹海市》和《颠倒歌》 。因为风格犀利、讽刺意味浓,有好事者对歌词作了逐句分析,解读出了如何骂人不带脏字,如何巧妙有趣复仇的意思 。

刷屏的刀郎新歌,是“复仇爽文”就能概括的吗?

文章插图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封面
很多人都知道,刀郎曾被几位歌坛大腕猛烈批评过 。如汪峰曾说:“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悲哀的表现” 。杨坤曾说:“这些歌是没有品质的,是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了15年” 。那英则在担任某颁奖礼评委主席时,反对把刀郎评为十年十大影响力歌手,因为她觉得刀郎的音乐“不具备审美观点” 。
刷屏的刀郎新歌,是“复仇爽文”就能概括的吗?

文章插图
那英采访截图这三位后来都成了《中国好声音》的导师,给人一种抱团联合打压刀郎的印象,甚至有人把刀郎一度退圈的原因,都归结于他们 。于是解读者认为,刀郎的新歌是在反击,连某句歌词对应的是哪一位,都关联出来了 。如此戏剧化的解读,很快就带动了公众自发传播,造成了一场发泄式的情绪狂欢 。
但这种解读真的是刀郎的本意吗?起码就我看到的原词,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只是在讲一个《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并在故事上做了一些情绪抒发,讽刺了社会上颠倒黑白、美丑不分、不知廉耻、扭曲粉饰的魔幻现象罢了 。它可以指向娱乐圈,也可以指向全社会 。因为这种表达完全是寓言式的,你愿意相信它指向谁,它就指向谁 。
刷屏的刀郎新歌,是“复仇爽文”就能概括的吗?

文章插图
大多数人愿意相信歌词跟刀郎的个人恩怨有关,除了吃瓜看热闹,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因为,大家期待这样一种叙事:曾经被欺压的弱势者闭关修炼,完成进化,重出江湖,向上位者复仇,大杀四方 。这是最经典的爽文叙事,无数的爆款网文和爆款影视剧,都是这个结构 。
但这种叙事具体到刀郎身上,恐怕是一种含着想象的错置 。刀郎被不同的大腕批评过不假,但却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被批评的,而批评的背景是,作为一个爆红成文化现象的歌手,在网络初兴的时代,刀郎几乎是不同人群、不同品味、甚至不同三观分野的符号 。
刷屏的刀郎新歌,是“复仇爽文”就能概括的吗?

文章插图
2004年12月19日晚,“中华闽南语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颁奖晚会”上的刀郎(图|视觉中国)
无数人为他在论坛和贴吧里吵得不可开交,讨厌他的人和喜欢他的人都是天文数字,太多的人批评过他土得掉渣,歌词露骨,制作简陋,不上档次了,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只记得几个名人的声音罢了 。
平心而论,虽然被批评,当时刀郎的唱片照卖,演唱会照开,除了少得一次“十年十大影响力歌手”,并不会真的受到什么影响 。也有媒体采访过他,对于那英“听刀郎歌的都是农民”的说法,有何回应,他立刻反问采访人员,真是那英说的吗?你是亲耳听到那英说的吗?采访人员说没有,刀郎淡然道,“那就是空穴来风嘛” 。
刀郎后来在访谈节目里表示过,退圈主要是性格使然,适应不了爆红后的生活 。他说自己的目标是当个二三线歌手,正常生活,随心创作 。意外的爆红给他带来的是无所适从,比如他恐惧大型正式演出,因此推掉了大量演出,但演出商未经他同意,已经打出了广告,他的不到场成了耍大牌 。他说自己斗不过他们,于是只有逃避 。从这个语境,“我也斗不过他们”,指向的是一整个他不适应的演出市场和环境,而不是某个同行 。
刷屏的刀郎新歌,是“复仇爽文”就能概括的吗?

文章插图
刀郎采访截图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同行的批评对刀郎构成的压力,并不像如今网友猜测的那样强烈,这种批评本身,的确代表了不同的音乐品味,以及所谓的曾经的内地主流音乐圈对刀郎的态度 。
汪峰、杨坤和那英对刀郎的评价,总结一下,就是“俗” 。这种评价,也许的确有人们猜测的嫉妒或同行相轻,但更多的,我觉得是“不适应”,或者说惊诧 。在刀郎之前,内地歌手成名,固定的流程是上央视,上大型晚会,尤其是要上春晚,参加官方评奖,最好能得到官方荣誉或加入官方文艺团体 。总而言之,就是要被盖章认定,成为很多歌迷口中的“国家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