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学习之道—黄益平在北大国发院2023届毕业典礼上演讲

悟学习之道—黄益平在北大国发院2023届毕业典礼上演讲

文章图片

悟学习之道—黄益平在北大国发院2023届毕业典礼上演讲

文章图片

悟学习之道—黄益平在北大国发院2023届毕业典礼上演讲



黄益平 ,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院长、教授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6月24日上午 , 北大国发院2023届毕业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 , 教师代表、国发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的演讲提到人工智能、提到学习态度 , 希望可以为您指点迷津 , 点破学习之道 。
祝贺大家终于熬过来了!你们不但熬过了考试、熬过了论文 , 还熬过了新冠 。 今天是你们人生的高光时刻!
不过 , 你们即将踏入的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 经济全球化的秩序在变化 , 人口在快速地老龄化 , 数字技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 。 所有这些都会提高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
一般人不太喜欢不确定性 , 因为它不但会带来不便 , 可能还会降低福利水平 。 包括存贷款、保险、衍生品在内的金融工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管理风险 。 如果使用得当 , 这些金融工具不但可以降低风险 , 还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 , 如果做得不好 , 也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
我这么说 , 大家可能感觉有点虚 , 今天也并非金融课 , 我换一个更贴近大家的角度 。 三天前 , 我听了斯坦福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主任布林约尔松教授的一个学术报告 , 他说传统的人工智能主要是替代低技能的劳动者 , 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却会更多地替代高技能的劳动者 。 国发院的张丹丹老师说她用中国数据得出的结论也差不多 。 所以 , 大多数职业都有被替代的可能 。 对各位毕业生而言 , 这就提出了一个略显尴尬的问题:你们即将从事的新职业还能存续多久?

当然 , 旧的职业消失 , 会有新的职业出现 , 关键看变化发生的时候 , 你有没有准备好、能不能抓住机会 。
即便是在过去 , 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也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的 , 而是一步一步地干出来的 。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长大以后会做农民 , 我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生产队会计 。 但后来生产队搞大包干 , 不需要会计了 , 职业生涯还没有开始 , 理想已经破灭 , 只好去考大学 。 1987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 , 老师问我对工作的想法 , 我说 , 一是不想做教师 , 二也没考虑过出国 , 三只想做农村政策分析 。
这样我毕业后就去了当时的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 。 1988年年底的一天 , 时任副所长的林毅夫老师问我要不要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习 , 这样我就去了澳大利亚 。 博士毕业后 , 我留校工作了一段时间 。 2000年年初的一天 , 我收到一个叫韩龙的美国人的邮件 , 问我要不要去花旗集团工作 , 这样我就去了香港 。 后来在2008年年底的一天 , 林毅夫老师又问我要不要来国发院工作 。 这样今天我才有机会站在台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
三十多年时间 , 历经政、商、学三界 , 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不喜欢的样子 , 不过我现在很喜欢这个职业 。

我的经历告诉大家 , 有时候我们以为想明白了 , 其实未必 , 就算现在想明白了 , 将来也可能会变化 。 乔布斯说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 并且鼓励大家永远不要放弃 。 我想补充一点 , 努力做好手头的事情和不放弃寻找热爱的事情 , 两者并不矛盾 。 毕竟只有做出了成绩 , 才有选择更好机会的本钱 。 记得几年前雷晓燕老师在国发院的毕业典礼上说既要“做我所爱” , 也要“爱我所做” , 也是这个意思 。 关键还是得努力干 。
当你开始认真做事情 , 可能很快就会发现知识储备不足 。 我在毕业以后就发现在学校学的大部分知识都用不太上 , 这个问题现在可能也存在 , 因为知识进步真的是日新月异 , 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
我在第一个工作单位待的时间不是很长 , 却是我一生中收获最大的阶段 , 当时向周其仁、陈锡文、卢迈等同事学习调查研究、政策分析 , 跟着高晓蒙、向宁在河南新乡参与全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试验区的工作 , 感觉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
我现在的专业领域是金融学 , 但不是科班出身 , 我是学农业经济学的 。 去花旗集团工作前 , 我跟韩龙说没学过金融 , 他说没关系 , 你来了不就可以学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