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式“正确”在中国走到尽头( 三 )


事实上 , 中国观众并非是对所有海外影片都一概拒之 。今年 , 与好莱坞电影集体扑街的情况不同的是 , 《铃芽之旅》《灌篮高手》等日本电影在国内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
其中 , 《铃芽之旅》的国内票房甚至超过了日本的本土票房 。《灌篮高手》在掀起了一波波的“回忆杀”后 , 又罕见地宣布内地第三次密钥延期 , 累计票房已经突破6亿元 。这两部电影虽然题材不同 , 但其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细腻情感却是殊途同归——而这也正是近年来好莱坞电影“文戏”中最薄弱的环节 。
而反观好莱坞 , “他们如今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正确对中国观众来说太极端 , 比如黑色美人鱼就是为了迎合这种正确取向 , 但中国观众会在意这些吗?”一位来自长沙的院线经理表示 。
在日渐丰富、多元的电影艺术培养下 , 中国的观众已经完成了一场审美的再教育 。
前述制片人提到:“随着近几年文化语境的回溯和迁移 , 我们逐渐发现 , 国内观众更加关注自身的题材取向 。会偏向于观看贴近真实生活、产生情感共鸣的现实主义影片 。而好莱坞电影中飞檐走壁、刀口舔血的情节已距离观众的生活越来越远 。”
此外 , 过去3年 , 好莱坞影人被动地远离了中国市场 , 国内的电影受众却在同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据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 , 三四线城市观影人群占比首次超过了40% 。这意味着 , 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 , 已经完成了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的下沉 。
“1亿票房的门槛在于话题度 , 5亿票房的门槛在于能否吸引一二线城市观众 , 若想达到10亿以上的数量必须要靠下沉市场” , 前述制片人对「市界」表示 。
而一贯更习惯于讨好一二线城市观众、“躺着收钱”的好莱坞 , 在打开国内下沉市场、寻找增量的路上屡遭瓶颈 。
例如 , 如今短视频平台早已成为了各大电影宣发的前沿阵地 。《八角笼中》便是先在短视频平台上引爆了多个热点 , 进而完成了票房的“逆跌” 。《茶啊二中》则是以讨巧的“东北属性”在短视频平台先期展开密集宣发 。
反观好莱坞电影 , 却迟迟未能打入短视频这块腹地 , 甚至对于新的宣发营销全无投入计划 。
「市界」搜索发现 , 仅在抖音平台 , 近期热播的电影几乎都开通了官方账号 , 粉丝数也均在百万左右 。其中《茶啊二中》粉丝数最高 , 达到了近1500多万——而《碟中谍7》甚至连官方账号都不存在 。

好莱坞式“正确”在中国走到尽头

文章插图
曾几何时 , 作为先进电影工业的代表 , 好莱坞强悍的文化渗透能力 , 让国产电影不得不使用一些“保护”和配额调剂手段 , 以保护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 。
1994年 , 华纳兄弟在国内首次发行电影《亡命天涯》 , 这也被看作是好莱坞进入中国的开始 。据当时媒体报道 , 影片上映期间曾一度遭遇业内联合抵制 , 最终仍收获了2500万的票房成绩 。有些地方的电影票从原来的15元炒至50-60元 。
4年后 , 《泰坦尼克号》登陆国内院线 , 以3.6亿票房的纪录登顶了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也由此拉开了好莱坞电影统领中国电影市场的序幕 。
2012年前后 , 国内将进口分账大片的配额从每年20部提高至34部 , 同时将美国的电影票房分成比例从13%提高到了25% 。
由于对国外大片引进数量的不断增加 , 对于外来文化侵袭的担忧甚嚣尘上 。“国产电影保护月”(每年暑期不引进海外分账大片)的说法也从这时流行开来 。
“国产电影保护月的说法从来没有下发过正式文件” , 但一些进口大片在过去暑期档被延缓引进 , 事实上起到了对国产电影的票房拉动作用 。
例如 , 2004年要上映的《蜘蛛侠2》《怪物史莱克2》 , 在北美定档时间是5月和6月 , 而在国内的定档时间则被推到了8月份 。取而代之的是张艺谋的《十面埋伏》 , 在空档期上映 , 最终拿下了1.6亿的票房成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