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影评( 二 )


要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得探讨影片中的真正对立面代表 , 帝国理工学院院长 , 外号叫病毒的老师 。
病毒在影片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印度最高学府的老师、院长 , 还代表着整个社会(包括学生和家长)的学习或者教育观念 。
这个观念的形成绝非学校或者老师单方面的意志 , 而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多方角色推波助澜的结果 。
国内经常有人批判高考填鸭式教育 , 只看重分数 , 不注重能力 , 事实上这是家长、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三方共同作用形成的 , 只是集中表现在了学校这个载体上 。
印度也是如此 , 病毒和法尔汉的父母以及拉杜的父母观念是一致的: 。
把学校学历学位抬高到生死攸关的高度 , 甚至于扭曲的程度 ,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角色来看影片对这种扭曲观念的表达:首先是乔伊的上吊自杀 , 后面接着是拉杜的跳楼自杀 , 还有最后真正击穿病毒内心的 , 他儿子跳火车自杀 。
病毒通知乔伊父亲他儿子无法毕业 , 乔伊自杀前写下了“我放弃了”的遗言 。
拉杜从病毒办公室跳楼自杀 。
病毒的女儿告诉病毒自己的弟弟死亡真相 。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充满喜剧氛围的电影 , 但是细看却能发现也充满了血和泪 。
那究竟是什么让病毒反思自己是错的呢? 。
病毒在挽留兰彻的时候说的特别经典的台词“不可能每次都是你对” 。
这句话算是病毒最委婉的认错和忏悔:我承认以前都是我错了 , 除了这个太空笔的提问 , 其他你都是对的 。
让病毒彻底醒悟应该是影片中一群男生给病毒大女儿接生的片段 , 并不仅仅是说因为兰彻帮助了病毒的大女儿生孩子 , 所以病毒原谅了他甚至感激涕零 。
接生在影片中想表达的是新生 。
谁的新生?病毒 。
病毒在接生前后的变化 , 就是经历了生死的变化:他儿子被自己逼的自杀 , 他女儿却被自己最不屑一顾的人所挽救 , 而且挽救女儿生命的这个人正是运用了他不在意的创新能力 。
在生死面前 , 病毒终于明白 , 要放下对学校学历学位的执念 , 相信能力和培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
就如我们之前分析的 , 一个观念的扭曲不是学校单方面造成的 , 而是多方面的 。
影片在剧情安排上是有体现的 , 比如拉杜的母亲为了让拉杜苏醒穿着一件衣服忍泪欢笑不再说豆荚6块一斤给拉杜压力 , 法尔汉的父亲也被儿子说服支持他去学摄影 。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影评】这些剧情的安排都在病毒醒悟之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