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反ChatGPT?


谁在反ChatGPT?

文章插图
文/路世明
编辑/大风
科技突破不止会带来变革 , 往往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
自ChatGPT发布后 , 无数的用户和企业仿佛看到了“未来” , 投入到了狂热的拥抱 。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 , ChatGPT也在经历一场“围剿” 。
在国家层面 , 继意大利宣布禁用ChatGPT后 , 多国政府和企业开始调查或采取措施限制使用该软件 。在领域层面 , 包括乔治华盛顿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在内的全球多所高校 , 都已宣布禁止学生在其学校的设备和网络上使用ChatGPT , 以预防学生作弊的行为 。
相比国家和某一领域 , 全球范围内的不少大型企业 , 对于ChatGPT表现的更为“敏感” 。
科技企业里 , 三星、软银、松下、LG、台积电、SK海力士等均已宣布对员工使用ChatGPT的限制 。金融企业里 , 摩根大通已禁止其员工使用 ChatGPT 。电商领域里 , 亚马逊也曾禁止团队成员将机密客户数据输入ChatGPT......
多家企业之所以对ChatGPT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 甚至是限用 , 并非不明白生成式AI所意味着的时代机遇 , 而是在意ChatGPT对企业“隐私安全”造成的威胁 。
企业越大 , 数据安全和隐私枷锁余也会越重越牢固 , 自然也会更加谨慎地去对待类似ChatGPT的工具 。
大厂“禁用”ChatGPT不久之前 , 三星推出了一项新政策 , 要求员工不得在工作场所使用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Bard等生成式人工智能 。
目前 , 三星员工被禁止在公司设备上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 包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 。但员工仍可以在个人设备上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 不过仅限于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备忘录中还强调 , 要求员工认真遵守安全准则 , 若违规并导致公司信息或数据泄露的话 , 员工将得到纪律处分 , 情节严重者将被解雇 。
谁在反ChatGPT?

文章插图
图:三星总部大楼
事实上 , 在三星这项“严厉”的新政策之前 , 全球范围内 , 不少企业便陆续发布了“限制”自家员工使用ChatGPT的公告 。
首先对ChatGPT发出“不友好”声音的企业 , 来自金融行业 。
ChatGPT掀起热潮不久后 , 今年2月 , JP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富国银行等华尔街巨头陆续表示将禁止或限制使用ChatGPT 。据了解 , 摩根大通不准员工在办公室使用ChatGPT , 其表示 , 有关禁令并非源自任何特定事件 , 而是基于公司对第三方软件的正常管控 。
美国银行例行提醒员工切勿使用未经授权软件时 , 也特别点名提到ChatGPT 。德意志银行更是表明 , 严禁员工在公司内用ChatGPT , 并从内部阻断连接OpenAI网站 。而尽管高盛鼓励编程人员采用AI来辅助编程 , 但禁止旗下交易员使用ChatGPT 。
日本方面 , 软银、日立、富士通、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等企业也开始限制ChatGPT等交互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商业运作中的使用 。
相比金融行业 , 科技行业的动作丝毫不慢 。
今年3月初 , 台积电发布了一系列内部公告 , 提醒员工谨慎使用网络工具如ChatGPT或Bing AI Chat等 。除三星外 , 同属韩国企业的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巨头SK海力士亦称“除必要时刻外” , 禁止公司内网使用ChatGPT 。
不可否认 , 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对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 但对于这样一个还不足够成熟的AI工具来说 , 它所展现出的负面效应 , 并不小于它的正面效应 。就如同一把双刃剑 , 在没有“剑鞘”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出现之前 , 对于ChatGPT的“围剿”绝对不会停止 。
【谁在反ChatGPT?】能够预料的是 , 禁用ChatGPT的企业 , 仍然会持续增加 。
数据安全是核心原因ChatGPT的火爆 , 实际上是“深度学习”大模型的成功 。
生成式AI工具 , 离不开大数据的帮助 。它的进化 , 需要海量的数据来训练 , 通过感应器采集数据 , 进行信息存储、加工 , 通过算力进行计算 , 最后形成决策机制 , 进行反馈 。庞大的数据训练 , 造就了ChatGPT强大功能 , 但这也意味着 , ChatGPT实际上在不断地接触各种对话 , 其中可能包含相关的敏感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