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裁员潮下,谁还向往大厂?( 四 )



软猫也没怎么投简历 , 每天在家看书、看电影和照顾1岁的宝宝 。

她今年35岁 , 她倒不是因“年龄门槛”而惧怕找工作 , 而是觉得到了这个年纪更需要仔细思考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在什么领域深耕 , 毕竟年轻的时候都迷茫 , 一直在试错 , 如今才是实现梦想的时机 。

她最近在读张爱玲的《非走不可的弯路》 , “有些路走过了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


大厂这座城堡

对年轻人来说 , 去大厂还是一个好选择吗?

KK大学刚毕业时 , “整顿职场”“拒绝无效加班”“拒绝PUA”这类声音已经在应届生群体中响起 。 她确实也这么做了 , 下班时间绝不干活、该躺平的时候就躺平 。

但最近她在反思 , “不加班”其实不等于下班后纯玩 , “在小公司 , 很多东西要靠自己争取 , 一个人要干几个工种的活 , 很累 , 但能学到很多;在大厂 , 光凭自己手头的细分任务 , 是较难摸清项目全局的 , 如果不主动提升自己或争取什么 , 就很容易在温床上睡过去 , 睡成我现在这副尴尬的模样” 。

Zoe奋力远离的大厂 , 其实特指大厂的分公司 , “分部离得这么远 , 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 , 以及大型项目都难以第一时间触及;与总部的沟通和理解成本高 , 小误解慢慢就滚成了大雪球” 。 聊天的最后 , 她还把“去大厂一定要去总部”重复了三遍 。


“同样是准时下班 , 但同辈间的差距却越拉越远 。 ”/《我 , 到点下班》

阿铁则认为 , 站在赚钱的角度 , 大厂确实是好选择 。 他在大厂有过很多美好回忆 , 比如认识到设计领域的大牛、蹭了很多设计课程 , 以及工作餐便宜又好吃 。 衣娜的经历与之相似 , 她在大厂工作期间 , 遇到了不少房地产领域的前辈 , 这些人成为了她未来职业规划的指示牌 , 也充当了她的人脉 。

赚钱和自我提升机会 , 是认为“大厂是一个好选择”群体的主要论据 。 以大厂里最常被提起的程序员岗位为例 , 猎聘发布的《2022互联网大厂程序员出路大数据探析》显示 , 在整体程序员投递简历排名TOP10的公司中 , 大厂占6家;在前大厂程序员投递简历TOP10的公司中 , 大厂占到8家 , 而且大厂的排名相对更靠前 。 这表明 , 大厂程序员离职后 , 仍心仪大厂 。

但是 , 大厂也有消磨人的一面 , 它有时候像一个城堡 , 把人困住 , 将人内化为大厂系统的一部分 。


图源:《内心强大的美女白川》剧照

离开大厂后 , 软猫才意识到自己丢失了感受生活的能力 。 倒不是说大厂里的日子有多痛苦 , 而是那种凡事优先考虑价值的思维方式 , 已经变成了她的“出厂设置” 。

朋友约她去蹦极 , 她会想:玩这个能让我得到什么?离职后 , 有人叫她学种花、培养兴趣 , 她会想:种花是高性价比的事情吗?读大学的时候 , 她最爱看小说和诗歌;工作后 , 她慢慢只看管理类和专业性相关的书籍了 , 且阅读数量逐年递减 。

实际上 , 很多事情不需要较真意义的 , 玩耍的意义就是玩耍 , 听歌的意义就是听歌 。 过于理性 , 便品尝不到活着的滋味 。

她觉得 , 自己的这种状态 , 与当代年轻人爱刷“3分钟××电影”这类短视频的心理相似 , “走马观花似的看电影 , 到底能获得什么呢?只是单纯地知道剧情罢了 , 那些具备艺术价值、值得被讨论的东西 , 通通不要了 。 这是因为我们懒惰吗?不是 , 这是普遍存在的效率至上论和结果至上论所教育出来的‘惯性行为’ 。 甚至有人 , 会为只用了3分钟就看完一本世界名著而窃喜” 。

离职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 软猫才稍微变得鲜活一些 , “你说这算是大厂好的地方 , 还是坏的地方呢?理性的人不容易被杂音干扰、更容易触及成功 , 感性的人能看到更多色彩、延展生命的宽度” 。


有些人以工作为重 , 那大厂就是好选择;有些人享受在吃喝玩乐中挖掘生活的乐趣 , 那大厂就不适合他 。 /《我 , 到点下班》

有时候软猫会想 , 如果大学毕业时 , 自己选择当一名老师 , 人生可能会得到另一种更深度的东西 。

“你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 , 内心需求的权重排名是什么样的 , 大厂就是什么样的 。 ”

(受访者KK、阿铁、软猫、衣娜、Zoe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