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什么意思(五谷丰登什么意思解释)

“和尚不知钉数,一叶知人间秋 。”夏天的秋风过后,黄叶随风起舞,扑入大地的怀抱 。就像从这两句唐诗演变而来的成语“颇为挑剔”一样,透过落叶,人们仿佛听到了秋天的脚步声 。
为什么许多树在秋天落叶?毕竟还得从植物的生理特性说起 。
树木的蒸腾作用
树木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体表(主要是树叶)会将多余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分散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这种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还受树木自身机制的调控 。
蒸腾作用作为树木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就像一台马力全开的水泵,使根系吸收的水分保持在较高水平 。没有这种蒸腾作用,就无法产生蒸腾张力形成的吸水过程,植物较高部位的树干就无法获得生存所必需的水分和养分 。
同时,那些矿物质、盐类等营养物质只能溶于水,才能在植物体内正常运转,被吸收 。由于蒸腾作用是树木吸收和流动水分的动力,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并随着水分的吸收和流动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因此,蒸腾作用在植物体内这些物质的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蒸腾作用也能降低植物叶片的温度 。当阳光照射在树叶上时,大部分能量会转化为热能 。如果没有冷却能力,叶子可能会被烧焦 。由于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在转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吸收了部分热量,使叶片表面温度保持稳定 。
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是:土壤水分→根毛→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气孔→大气 。最终,土壤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大气中 。因此,在自然界中,植物总是参与大气中的水循环 。这是我们今天大力开展绿化活动,改造生活环境的一个根本原因 。
树叶的枯萎
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下降使得空空气异常干燥,但叶片中水分的蒸发却依旧 。但目前,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导致树木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失衡 。
我们知道,叶子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蒸腾水分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树木蒸腾的水分越多 。由于秋季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空的原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随之降低,不能满足树木生长发育的需要,直接影响绿叶的光合作用 。
这时,太阳开始斜着照向我们的北半球,每天的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短,这一切都在向树木预示着冬天要来了 。当树木收到日照变短的信息时,一种激素——脱落酸开始在绿叶中积累 。叶片中脱落酸的产生量主要与日照的长短有关 。当大量脱落酸产生并迅速转移到叶柄基部时,叶柄基部会形成一种小而薄的薄壁细胞结构,称为“脱层” 。
这种“脱层结构”的形成,会导致水分和养分向叶片的非正常运输,叶片会因为缺少这些正常的补充而逐渐干枯 。因此,在脱落酸的作用下,脱层周围形成了一个自然断裂面 。原来叶柄硬硬的长在枝头上 。这时,为了这棵树生存的最高利益,树叶在水和营养的供应上被强行中断了 。此外,低温导致叶绿素被破坏,叶片中的叶黄素趁机活跃起来 。结果,树叶从绿色变成黄色 。当自然断裂面越来越明显的时候,秋风吹来,上面说的树叶都在飘落 。即使在重力的作用下,树叶也会在无风的状态下落下 。当然,“脱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此时叶柄的脱落不会损伤原有组织 。可见此时的落叶,恰恰是树木牺牲局部,保存整体,为安全过冬做准备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 。
秋季街景(作者摄)
树木适应环境的辩证法
冬天来了,气候环境越来越差 。这样的季节当然不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但是植物也有自己的策略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冬季环境的生活习惯 。
秋天,树木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同时也减少了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达到在漫长的冬季熬过恶劣气候的目的 。当然,也有一些树木选择其他的适应方式,比如针叶树,通过改变叶子的形状,减少叶子的表面积来减少蒸腾作用 。
在树木的分类中,我们经常给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 。其实常青树也落叶,一年四季都落叶 。在冬天,它们在春天下降得更多 。典型常见的非落叶树木包括各种松、柏、樟等 。常青树之所以常青,是因为它们的叶子寿命可以长达2-3年,而这些常青树,如松树、柏树,它们的叶子表面有一层蜡质保护,叶子比较窄,所以在冬天也能保持常青不枯萎 。而且在一年中的每一个时间里,老叶都会落下,新叶也会长出,让人感觉树枝好像一年四季都长满了绿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