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看什么病(内科病可以运用哪些中医技术)( 二 )


(2)温经散寒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液循环不畅时,四肢冷痛,皮肤僵硬,肤色紫暗,关节不利,疝气痛或面青,舌有瘀斑,脉细涩 。
(3)回阳救逆适用于疾病发展到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冰冷,恶寒蹲伏,冷汗淋漓,脉弱等 。
2.有关注意事项
(1)凡热在内者,热为深,寒为虚;吐血、血尿、便血者,见内热炽盛;身体阴虚;舌红咽干;原则上,温热疗法不适用于那些热盛、虚弱无力、瘦黑如黄、阴液虚脱者 。
(2)由于温经方味燥烈,易耗伤阴津,不宜过多使用温药,中病即止 。如果不是为了急救,宜少用刺激性和重的药物 。
(3)如果疾病是由寒邪引起的,则应作为特殊的温热剂来驱寒;若为虚寒,则宜温补并用 。
六、补益法补法是治疗人体阴阳杨琪、气血两虚或某一脏腑虚损的一种治疗方法,也称补法 。补法广泛适用于各种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的虚证 。
1.适用范围
(1)补气适用于气虚的症状,如乏力、气短、动则呼吸困难、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溏、脉弱或大等 。
(2)养血适用于血虚症状,如头晕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晦暗,脉细涩等 。
(3)滋阴适用于阴虚症状,如口干、咽干、失眠、便秘,甚至骨蒸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
(4)养阳适用于阳虚症状,如畏寒肢冷、冷汗乏力、腰膝酸软、泄泻浮肿、舌质胖淡、脉沉迟等 。
2.有关注意事项
(1)凡因实证而表现出虚证假象者,禁止补充 。
(2)气为血之统帅,血为气之母 。补血不能全分 。补血伴随着养血,血中充满了有帮助的气;益气补血可以生血 。
(3)因为阴阳互根,所以阴阳不应完全分割 。在居住时,“善阳者,阴中求阳;善于养阴者,必在阳中求阴 。
(4)根据五脏虚的不同,确定补五脏,因为脾为后天之源,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源,五脏之脏应以补脾肾为主 。
(5)养血滋阴时,注意不要郁滞脾胃;补气补阳的时候,注意不要把燥变成阴 。
七、消导(消散)法·即一种治疗方法,也称消药,即通过消经散结,逐步、缓慢地消除积实邪 。消积药广泛应用于饮食停滞、肿块积聚、痰核、结石、疮痈等疾病 。
1.适用范围
【中医内科看什么病(内科病可以运用哪些中医技术)】(1)消食化滞适用于食积腹胀、反酸、腹胀或腹泻等症状 。
(2)消石散结适用于胆结石、泌尿系结石一类病证 。
(3)消除肿瘤,软化硬块;用化痰软坚等药物治疗瘿瘤等疾病 。
(4)通过利水消肿等方法消除水肿 。
2.有关注意事项
(1)对瘰疬、结石、痰结核、瘿瘤等疾病和症状的治疗只能逐渐消散,不可大举进攻,急于求成,否则积而不消,伤而不止 。
(2)长期使用消药会消耗人体正气,应及时辅助扶正疗法 。
(3)对于气血虚弱、脾肾亏虚、感冒者,慎用祛屑攻邪法;
八、理气法理气是一种调理气机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气机失调的病证 。
1.适用范围
(1)行气解郁法主要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
(2)降气降逆法主要适用于肺疹下降引起的逆气之证 。
(3)益气升阳法主要适用于脾气上升不足而致气滞之证,常与益气健脾法配伍 。
2.有关注意事项
(1)运用理气法时,应辨虚实 。如果要补气,错用气,则气更虚;当气被提升而气被误用时,停滞就会增加 。
(2)理气类药物多为香、干、苦、温,气滞、阴液亏损者慎用 。
九、理血法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通过调节血液穴位来治疗瘀血和各种出血的治疗方法 。
1.适用范围
(1)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或瘀血内阻所致的一类疾病 。
(2)止血适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咯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等 。
2.有关注意事项
(1)气滞则血瘀,行气则活血 。活血化瘀法可配合理气法,以加强活血化瘀的效果 。
(2)血能温,寒能凝,故可与温经散寒法配伍,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 。
(3)活血化瘀法不适合孕妇 。
(4)出血的症状可分为血热妄行和气不摄血 。前者要凉血止血,后者要益气摄血 。
(5)止血的应用应防止止血和血瘀之弊 。除了急性大出血,要快速止血 。一般在止血药中加入少量活血药物即可止血,不留淤血 。
(十)固涩法收敛法是通过收敛来控制气血津液精气滑脱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收敛法 。
1.适用范围
(1)固表敛汗法适用于表虚多汗,不适用于表弱多汗 。无论自汗或盗汗,它可以巩固表和收敛出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