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看什么病(内科病可以运用哪些中医技术)

中医十二种治疗方法#多卡医生超级团队# #健康科普资格赛#
一.解表法表证疗法是一种通过发汗、导泻、驱邪的疗法,也称为发汗疗法 。解表法广泛适用于邪压表证的疾病和证候 。
1.适用范围
(1)表证可通过解表来消除 。因为表证可分为表寒和表热,汗法又可分为辛温、辛凉 。
(2)喷发可通过发散引起喷发毒 。因此,在麻疹早期,可利用出汗使疹毒随汗液扩散出去 。通过皮疹出汗;凉总比暖好 。
(3)发汗祛湿能祛风除湿,故外感风寒湿邪者,以及风湿痹证者,可酌情用汗 。
(4)消肿可以通过散邪消肿,即宣肺利湿消肿 。因此,汗出可用于实证兼表证的水肿 。
2.有关注意事项
(1)原则上禁止剧烈呕吐、淋血、沸血、死血的人出汗 。
(2)发汗应以发汗出邪为基础,不宜过度,以防汗出过多,伤阴耗阳 。
(3)出汗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夏天热,汗要轻,冬天冷,汗要重;在西北寒冷地区,剂量可略重,在东南温暖地区,剂量应略轻;如果你很弱,你应该慢慢出汗,但如果你很强,你可以努力出汗 。
(4)表证有其他疾病,发汗应结合其他治疗 。气滞者应理气解表;有痰饮酒者,宜解酒解表;气虚者宜益气解表;阳虚者应助阳解表;血虚者宜养血解表;阴虚者宜养阴解表 。
二、清热法清热法也称清法,是利用具有清热作用的寒凉药物治疗热型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清热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由温病邪引起的疾病 。
1.适用范围
(1)清气分热适用于邪气盛、内热上亢、发热、恶寒恶热、多汗、易怒、苔黄、脉大或数等证 。
(2)清营凉血适用于营中邪热,言语谵语,或热入血,有舌红、脉数、吐血、鼻衄、点状出血等症状者 。
(3)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各证,如热病、热毒热病、火毒痈等 。
(4)清脏腑热适用于因某一脏腑邪热过盛或某一脏腑功能亢进而引起的各种内热证 。
2.有关注意事项
(1)注意真假寒热 。阴虚阳亢的真寒假热证,命门火衰的虚阳亢盛证,不能用清热法 。
(2)表邪未解者,郁热者忌用;体质虚寒者忌用;小心那些因气虚而虚热的人 。
(3)由于热会伤阴进而耗气,所以还是要注意清化法与滋阴益气相结合 。一般苦寒清热的药往往比较干燥,容易伤阴液,不宜长期使用 。
(4)如果热毒炽盛,服用清热药,入口呕吐,可在清热药中少加温心姜汁,或用热服感冒药,这是反佐之法 。
三、攻下法下法是一种攻下、泻下、泻实、消实的治疗方法,也叫下法 。泻下法广泛应用于大便干燥、积滞、实热、饮水等实证研究 。
1.适用范围
根据证候不同,可分为寒、温、湿、水驱四种方法 。
(1)寒泻适用于内热郁结证,有泻实泻实之功 。
(2)温下温适用于脏腑间寒聚内寒之证,有温里散寒、泻实之效 。
(3)润夏适用于热盛、病后津液亏损、老年津液干燥,或产后血虚所致的便秘 。
(4)泻水适用于已停止饮水,胸胁积滞,浮肿,腹胀等病证邪实者 。
2.有关注意事项
(1)攻法适用于内实证,误用易损伤正气 。凡邪在表或外,一般不可降;阳明腑虚者,不可降;对于因津液停滞,或体虚、阳虚、排便困难而导致便秘者,不宜用重泻;在怀孕或月经期间,女性应慎用下法 。
(2)以邪为度,不可过度,以防正气损伤 。若大便已清,或伴有腹泻的痰、瘀、水、积已减轻,应减少或停用剂量 。
四、和解法和解法是通过调和协调的方法来治疗表里与脏腑之间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也称和 。内容丰富,应用广泛,习惯上将调和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胃肠道作为该法的适用范围 。
1.适用范围
(1)和解少阳适用于半表半里之邪的少阳证 。症状包括寒热交替,胸胁胀满,心烦呕吐,口苦咽干,舌苔薄,脉细 。
(2)调理肝脾适用于肝脾失调、情志抑郁、胸闷、胁痛、腹胀、纳差、腹泻等症 。
(3)调理肠胃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寒热错杂、升降失控所致的腹胀、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 。
2.有关注意事项
(1)原则上不宜采用病邪未入少阳于表,邪已入人的实证与虚寒证相结合的方法 。
(2)有少阳之邪者,病在半表半里,但表里有别,寒热有别,宜增损,以备急用 。
五、温里法温里法是一种用温药祛寒补阳的疗法,也称为温疗法 。温热疗法广泛应用于寒邪,如脏腑、经络不通、阳气下降等,以达到补阳祛邪的目的 。
1.适用范围
(1)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直入脏腑,或阳虚内寒导致四肢冰凉,腹痛吐泻,舌淡苔白,脉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