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律师|刷爆香港票房纪录的《毒舌律师》,为什么在内地会遇冷?( 二 )


身处于系统外的平民 , 似乎只能被动接受系统的管理、生活 。
过得好与坏 , 完全仰赖系统是否完成了自我修正 。

在上流阶层的内斗中平步青云 , 意味着理性计谋的较量 。
情感的力量 , 似乎毫无用武之地 。
即使正面角色表现出热血 , 也只是用在边缘的角落 , 目的还是办公室斗争 。
而《毒舌律师》的男主角——林凉水 , 被上层阶级驱逐 。
他选择从司法管理系统的外部对抗权贵 。
作为庶民 , 他能倚仗的 , 只有上等人忽视的情感力量 , 而他的对手是整个司法系统 。
接下来进入解析环节 , 我们来细看一下这部非典型的香港司法电影 。

三、非典型:庶民的反抗
1、精英律师变庶民律师
影片开头 , 林凉水睡觉时摘下眼镜 , 说明他在开庭前的间隙偷懒 。
他对工作的态度 , 不像其他影视作品那种精英律师的形象 。
没有什么信仰与奉献精神 , 也没有什么野心 , 能摸鱼就摸鱼 。
去掉眼镜这个特写 , 暗示了林凉水“解除”了法官身份 。

“慵懒”之余 , 林凉水的判决风格 , 也和常见的法官不太一样 。
他只按章程办事 , 毫无情面 。
因为不“擦鞋” , 一直没有升迁 。
还得罪人被调到边缘部门 , 游离于体制之外 。
他在法官桌下刻的“天冇眼” , 明确了这个角色的定位——与 系 统 格 格 不 入 的 反 抗 者 。

《毒舌律师》里 , 权贵阶层只顾利益与自保 , 司法系统内部已经腐败 。
这样的系统里 , 以其内部的游戏规则运转 , 必然无法伸张任何东西 。
只能失败 , 或者与其同化 。
能够真正做出改变的 , 只能是来自系统外部的存在 。
哪怕它看上去非常不合逻辑 , 更像是无能狂怒 。
林凉水转任律师的初期 , 便证明了上面这一点 。
此时的他 , 对权力阶层还抱有美好幻想 。
试图用自己曾经熟悉的系统规则 , 耍手段讨好权贵 , 回归曾经的地位 。

曾洁儿案里 , 孩子母亲对案件的回忆 , 是至关重要的线索 。
母女之间的手语 , 也是个中关键 , 充满了母爱的情感 。
林凉水和孩子见面时 , 无视了“情感化”的证据 。
属下努力打着手语沟通 , 他却打断了后者的尝试 , 询问母亲时也并不认真 。
他用自己在系统内的经验办事 , 稍一问询便成竹在胸 , 自认一切都没有问题 。
结果 , 医生翻供让他输掉了案子 , 身败名裂 。

精密、专业的法律制度 , 未必能保证百分百的公正、公平 。
它也有可能沦为权势阶层手中的玩物 , 并且黑暗程度远超想象 。
林凉水对系统的幻想完全破灭 。
在男主角作为律师出场的第一幕 , 他的自我定位还是“上等人” 。
机械手表的特写镜头表现了这一点 。
虽然这个阶段他也展现出了普通老百姓的一面 , 比如吃的东西 , 极具市井烟火气 。
但一直身处司法环境的他 , 还无法割舍掉熟悉的一切 , 希望重回曾经的位置 。

在酒吧被殴打后 , 林凉水与曾经的自我了结 ,
“我也想巴结别人 , 到处巴结 , 却无法升职” 。
他承认了自己曾被体系规则同化 , 忘了做律师的初心 。
前去帮助拾荒老人 , 是他“行庶民之善”的开始 。
庶民 , 既意味着自我定位的转变 , 也开始拥有“同情”这样的情感驱动力 。
如此一来 , 林凉水彻底站到了权贵阶层和司法系统的外部 。
用情感而非理性的力量去对抗它们 。
【毒舌律师|刷爆香港票房纪录的《毒舌律师》,为什么在内地会遇冷?】
为何这部电影如此强调情感力量?
因为作为普通人 , 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格 , 去调用系统内玩家的手法 。
感性的力量 , 是他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
导演给出了关键的镜头暗示 。
两年后 , 林凉水决心重开曾洁儿的案件 , 他再度看向了法庭 。
屋顶上的标志富丽堂皇 , 却是他只能遥望的距离 。
二者各处明暗 , 只能对抗 , 无法共融 。

电影第一阶段 , 是林凉水的自我定位转变 ,
对司法系统的失望 , 让他转变成“山脚的蚁民” 。
下一阶段 , 则是林凉水办案的打法转变 。
从系统内的理性力量 , 转变为离经叛道的情感力量 。
2、理性打法变情感打法
案件重审初期 , 他与谢君豪饰演的控方律师金远山初次接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