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需要用金钱维持他的尊严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二 )


1.独行的人往往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他们喜欢独自行走,认为这是一种高效的生活方式 。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正因为如此,那些独立的人更专注于一个人生活 。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有朋友不利于他们高效的生活方式 。正因为如此,他们通常会选择放弃交流 。
2.独立的人都有自己深刻的目标 。他们往往为了提高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而放弃交流,过着更有计划的生活 。
其实我们会发现,那些独立的作家,往往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计划 。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那些必要的社交活动是浪费时间,而不是从事无效的社交活动 。正因为如此,他们放弃了那些不必要的朋友,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保持了独立的习惯 。
对于我们来说,独立的人往往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很难和身边的朋友融为一体,所以放弃了不必要的社交圈 。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独立的人,他们往往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和朋友在一起会浪费时间,在没有必要社交的时候,没有必要占用他们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选择放弃不必要的时间去迎合别人 。
一般来说,独立的人一般没有朋友,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他们的生活习惯导致他们和周围人的各种差异,难以融入周围的圈子,逐渐失去朋友 。
王小波:一个真正的特立独行者 。以下文字摘自武志红的《伟大的婴儿国家》一书 。没想到他对王小波的评价这么高 。我现在想读王小波 。
在国内作家中,王小波和刘小锋对我的影响最大 。刘小锋现在有点奇怪和令人失望,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改变和塑造了我的思想,开阔了我的视野 。
王小波,汪洋这个词是任意而美好的 。他的散文和小说都很精致,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者 。他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个人主义者是什么样子,享受性,智慧和乐趣 。
他的《一头特立独行的猪》是一个极好的寓言 。就像这个寓言一样,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
有一次,在他去世的周年纪念日,我想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个世界上罕见的人,却发现他写的除了片段什么都没有 。
我第一次听到王小波这个名字是在1997年的秋天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个哥们聊天 。聊了很久,他突然问我:你经常看王小波的书吗?
王小波是谁?我不认识他,更不用说看他的书了 。我回答道 。
他解释说我的一些观点和王小波相似,所以他觉得我经常看他的书 。他还说这个人今年刚去世 。他很年轻 。那真是太遗憾了 。
那天晚上我好像去了书店 。后来我去书店买了他的时代三部曲和两篇散文,买了两次 。从此王小波的粉丝加了我 。
在开始读他的散文之前,我读了他的三本小说 。他的散文读起来很过瘾,但我更喜欢他的小说,尤其是《黄金时代》,这不是一本作品集,而是一部关于陈清扬的中篇小说 。
王小波说,这个中篇小说他已经写了几十遍了 。仿佛为了不辜负他的付出,这本小说我已经看了几十遍了 。
现在家里只剩下王小波的散文《沉默的大多数》,厕所旁边 。
能放在这个位置的书,大部分都是我喜欢的书 。越喜欢就放得越久,书就放在这个位置一个多月了 。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王小波,我找到的两个字很简单 。
王小波的小说和散文就是要打破复杂 。他说,最重要的是理解“1+1=2”,但我们的文化却不得不与一些基本原则相抗衡,结果我们都很困惑 。
比如他说,智慧,乐趣,性是三样最好的东西 。但是我们提出了很多不成熟的道理,结果我们的社会变得反智、反趣、反性 。
我觉得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蜘蛛网里,这个蜘蛛网是由我们这个社会信奉的一套不好的道德伦理组成的——比如三纲五常,比如利他主义,比如集体主义,等等 。
关于利他,王小波说他一开始是相信的,但是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如果你为我而活,我为你而活,大家不都太累了吗?结果,他又回到了“利己主义” 。
关于集体主义,王小波的很多文章都谈到过一个登峰造极的例子:洪水来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去抢救集体的一根电线杆,被淹死了 。于是一场大辩论开始了,人们争论年轻人这样做是否值得 。最后是值得节约的,何况是一根电线杆,还是集体的一根稻草 。
对他不好,不是集体主义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回归到真正的个人主义,也就是不再专注于观察他人的道德不道德,而是关注个人的智慧、乐趣和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