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故事)原创独立鱼2021-05-26 09:03:19
5月22日,双星从九州辞职 。
肝胆外科之父吴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相继离开了我们 。
前天,是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 。
长沙的菊花卖完了,杨明山上人山人海,为袁老送最后一程 。
今天是吴院士遗体告别仪式 。
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
但你可能不知道:
96岁生日,他依然站在手术台上;
他把中国肝胆外科的水平带到了世界前列;
在他7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他治疗了16000多名病人 。
没有过度的神话,不需要建寺庙 。
今天,余叔叔只想静静地讲述吴院士一生的故事 。
“生于乱世,不可堕天 。”
1922年8月31日,吴出生于福建闽清 。
恰逢乱世,军阀混战,百姓苦不堪言 。
当吴5岁时,他随母亲移居马来西亚,加入父亲的行列 。
由于家境贫寒,年轻的吴不得不和两个哥哥一起割胶贴补家用 。
由于他灵巧而有力的双手,吴割口香糖的产量总是比兄弟俩多 。
后来,回忆起往事,他开玩笑说:
“从握刀到柳叶刀,割胶是我最早的刀训 。」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
一九三九年,吴十七岁时从中学毕业 。
他本可以去英国深造,但一想到自己的同胞还在遭受外敌入侵,他毅然选择回到故土,报效祖国 。
吴和几个朋友乘船返回中国 。
船到西贡,他遭受了一生中最大的屈辱:
只有海关人员强迫你按指纹,你才能通过 。
前面过海关的英国人只需要签字 。
吴很生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同的对待 。
但为了按时登机,他不得不按下自己的指纹 。
这段经历也坚定了他报国的心 。
回国后,吴没有机会上前线,所以他只好在家学习 。
高中毕业后,他想选择工程,因为他从小就喜欢手工艺 。
然而,我的同学吴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吴的一生:
“不要学习,和我们一起学医,以后读出来,不求人 。」
生长在异国他乡的吴比任何人都清楚“不求人”这个词有多重要 。
他确信 。
“弃工从医”,进了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 。
这位名叫吴的女同学后来成了吴的妻子 。
吴读完了六年医学院,但在分配工作时遇到了一个问题 。
他渴望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因为他个子矮,有人建议他去儿科 。
的确,由于小时候营养不良,身高只有1.62米 。
以至于他每次做手术都要垫个小凳子 。
当然,这是后话 。
幸运的是,吴是幸运的 。
他凭着激情,感动了华东人民医院外科主任 。
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
很快,医院会问主治医生,大家自己选择方向 。
吴没有头绪,就去请教他的老师“中国外科之父”邱发祖 。
他从邱老那里得到了建议:
“肝胆外科在国内是没有的,肝胆外科还是不敢做 。这个门缺少门 。是否考虑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当时在中国,肝胆外科是空白 。
在国际上也是“终身禁区” 。
因为肝脏的血管很丰富,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出血,而且止不住 。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感染了肝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
但当时中国是“肝病大国”,肝癌病例占全球一半以上 。
吴想了很久,终于决定踏入这个“禁地” 。
想要征服肝病,首先要了解肝脏 。
吴在肝胆外科领域的第一个贡献是和他的同事方志扬一起翻译了《肝脏外科导论》 。
这是我国第一部肝胆外科译著 。
也开启了中国肝胆外科的新纪元 。
“勇闯禁区,步入世界前沿”
1958年,一位日本医学家访问了中国 。
他参观了吴的动物肝胆实验室后,不屑地说道:
“中国至少需要30年才能拥有自己的肝脏外科手术 。」
这句话立刻激怒了吴 。
从回国那天起,他就感受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蔑视:
“我最怕别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所以我们必须强大 。」
当天晚上,吴开始写一份八字誓词:
“在禁地要勇敢无畏 。」
誓将“肝癌大国”的帽子扔进太平洋 。
他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和同事张小花、胡宏开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 。
从最基础的肝脏解剖开始,稳扎稳打 。
1959年,“三人小组”制作了中国第一个人肝血管铸型标本 。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三人小组”制作了200多份肝脏标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