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看,有爱情的文物!( 四 )




关于裙子的情愫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武则天这首《如意曲》 , 哪怕豪气干云如武则天看到月光下的桂树 , 仍旧没逃过夜夜绵长的思念 。


19
银鎏金桥形对钗



▲元代 银鎏金桥形对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 ,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 , 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 , 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 , 一半赠给对方 , 一半自留 , 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 , 桃叶渡 , 烟柳暗南浦” , 表述这种离情 , 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 , 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


汉武帝宠爱李夫人 , 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 , 搔头之名由此而来 。 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 , 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 , 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 。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 , 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 , 加上双珠还觉不足 , 再加上玉饰 , 如此珍重 , 自是出于一往情深 。 却不料“闻君有他心” , 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 。 从今以往 , 勿复相思 , 相思与君绝 。 ”


20
绾臂双金环



▲缠臂金 湖北省博物馆藏


绾臂双金环即指金臂钏 , 俗称缠臂金 。 自西汉以后配戴臂环之风盛行 , 到隋唐至宋朝 , 女子将臂钏戴于手臂上作为装饰已非常普遍 。 金钏在汉末作为定情信物 , 而后也演变成婚嫁彩礼 , 如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20〈嫁娶〉载:且论聘礼 , 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 , 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 。


金钏多以长条形扁状金条制成 , 盘绕成螺旋状 , 一般为三至八圈 , 也有多达十二、十三圈者 , 形如弹簧 , 两端以金丝缠绕固定 , 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松紧 。


明代梁庄王墓曾出土一套精美的臂钏 , 这对金钏与金镶宝石镯配套使用 , 同时出土于梁庄王妃棺内1件漆木匣中 , 为王妃的饰物 。 金钏上錾刻细致花纹 , 金镯则由2个半圆形金片合成 , 作活动式 , 佩戴在手腕上可以自由开合 , 其上更镶嵌有红、蓝、绿等宝石共13颗 。 根据《明会典》卷69载 , 此物极可能为定婚礼物中的一双金鈒花钏 。


21
矾红地金彩双喜字碗



▲矾红地金彩双喜字碗


燕喜同和款矾红地金彩双喜字碗 , 口径10 , 底径4 , 高7.2厘米 , 故宫博物院藏 。 “囍”字由两个喜字组成 , 习惯称为”双喜“ , 宋代文豪王安石所创 , 是典型的婚庆符号 。 皇帝大婚需要的物品繁多 , 其中瓷器是重要一项 。 同治时期生产的“囍“字瓷器是同治大婚(1872年)用瓷 , 由景德镇御窑厂按照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为宫廷烧造 。


22
黄地粉彩蝴蝶八喜字纹盘



▲黄地粉彩蝴蝶八喜字纹盘


清同治 , 高5cm , 口径21.9cm , 足径13.4cm , 现藏故宫博物院 。 盘敞口微外撇 , 弧壁 , 圈足 , 足内红彩楷书“同治年制”4字款 。 盘里为黄地粉彩蝴蝶纹 , 间4双“喜”字 。 喜字以红彩勾边 , 内填金彩 , 蝴蝶纹先以墨彩勾绘轮廓线 , 再以金彩描绘一遍 , 内填彩料 。 盘外壁绘白地粉彩折枝牡丹纹、西蕃莲、莲花纹3朵 , 以墨线勾边 , 内填彩料 。 此器为同治七年(1868年)宫廷在景德镇烧造的皇帝大婚用器 。 画面充满喜庆气氛 。


23
长沙窑诗文壶



▲唐代 长沙窑诗文壶 长沙博物馆藏


“君生我未生 , 我生君以老 。 ”
“君恨我生迟 , 我恨君生早 。 ”


简简单单二十个字 , 描绘出一个女子对心爱的人倾诉相见恨晚的失落与惆怅 。 写尽相见恨晚的情思 。 或许爱情并非永远圆满 , 这件关于遗憾的文物像是在说:珍惜眼前之人 , 铭记爱与被爱 。


24
《高士图》



▲《高士图》(局部) 卫贤 五代


《高士图》里这位让人歪着脑袋的“高士”是谁呢?经过考证 , 是西汉末年的隐士梁鸿 。 梁鸿年少时“家贫而尚节介 , 博览无不通” , 太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当个“白领” , 却选择去上林苑养猪 , 偶然失火殃及他人 , 竟然把自己赔给对方做佣人 , 也是非常有个性的了 。 他的种种不寻常引起了许多家族的注意 , 大都“慕其高节 , 多欲女之” , 希望把女儿嫁给他 , 而梁鸿却最终迎娶了“状肥丑而黑 , 力举石臼”、年至三十尚未出嫁的孟光为妻 。 梁鸿博学而淡泊名利 , 而且也不是“颜控” , 而孟光也愿与他同甘共苦隐居山林 , 真可谓一段好姻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