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医学讲稿在线阅读 谦斋医学讲稿( 三 )


《泄泻临床研究》一书,是根据《内经》、《难经》、《诸病源流治法》、《医方》等古代文献对泄泻病因、病名、治法的记载 。提出腹泻应根据虚实辨证治疗 。虚证多因内伤所致,或表于脾,或深于肾,采用健脾、温肾、益气、升涩等多种进补方法 。湿盛是主要因素,并伴有寒邪、热毒、食积等 。采用燥湿、利水、疏散、清热、消积、理气等多种泻下方法 。在秦伯未的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理论治愈了许多难治性腹泻患者 。
系统深入地学习《黄帝内经》
秦伯未致力于中医经典理论的研究,尤其重视《内经》的研究,享有“秦内经”的美誉 。他认为《内经》通过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也丰富了古代医学思想体系 。学习中医,首先要学习《内经》,然后携带它顺流而下到其他医学书籍中,打开中医宝库的大门 。
秦伯未一生写了许多不同主题的《内经》专著 。其中《读内经集》对《内经》的文字、训诂、句读逐一进行分析解读;《内经证》是中医文献中最早、最系统的分类工具书,它提取了《内经》中有关疾病的记载,并按分类进行编纂 。《内经病机十九条研究》是秦伯未对《内经》病机的进一步阐释和总结,对中医临床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秦《内经》是从《内经》原文中摘抄出来的,言简意赅,寓意“心驰神往西学” 。是学习内经较好的通俗读物之一 。《内经知识精要》的“简释”标题,意在深入浅出的讲解,是对契约的回归 。它讲解了《内经知识精要》的所有文章,使知识要点了然于胸,字义准确合理 。

在临床教学和实践中,秦伯未广泛运用《内经》理论作为指导 。比如,在谈到水肿的治疗时,他分析了《内经》各种文章中关于水肿的零散论述,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水肿的六大基本原则,即发汗、利尿、燥湿、温、利水、理气,并列为代表 。这些“水肿病”的理论、方法、方药在临床上是有效的 。
辨证论治指导临床实践
20世纪60年代初,中医界有一种倾向,忽视中医基础理论,强调单方,或单纯根据西医的诊断和化验指标开药,不进行辨证分析 。针对这种情况,秦伯未在《千寨医学讲义》中专门辟出“辨证论治”一节进行论述 。他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诊疗规律,包含了从辨证论治到对症施治的完整而极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
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秦伯未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 。他强调,虽然西医的诊断有助于了解病症,但对于中医来说,只能作为参考,要有信心和勇气运用中医的原理和方剂进行治疗,才不会失去中医的根基 。在每一种疾病的诊治中,他都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确定治疗原则、方法和方剂 。
秦伯未认为,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要取得疗效,关键在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细心观察,不可忽视中医辨证的基础 。他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如在西医诊断的神经衰弱的治疗中,他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其临床表现,认为其病机主要在肝,有虚实之分,也有虚实之分,并确定了14种基本治法 。

重视病案总结 。
秦伯未勤于著书,几十年如一日,早上伏案写作,从前一天的临床经验和阅读体会中,写出短文或医学文字,不断丰富加工自己的学术专著 。他在多年临床实践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和整理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炼出规范的诊疗方案,如中医临床注意事项、治疗规则等 。
秦伯未很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尤其注重医案的整理和编纂 。早在1928年,他就编著了《清代名医医案精要》和《清代名医医案精要》,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他在书中指出:“医案是中医价值的真实证据 。”“医案是中医的特色,实事求是,生动活泼,最适合中医同道中人观察 。有必要广泛收集并及时发表 。是以临床事实为基础的总结,有理论和规律,而这些理论和规律又有一定的依据,所以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可以互相借鉴医案,增长智慧,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全书中有“重视中医医案”的专题 。
致力于中医教育,倡导八字方针 。
秦伯未早年开创了中医函授教学和出版教育,先后创办上海中华医学院和中医指导社,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多年 。他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教育和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他亲自编写了各种实用教材和专著,其中全集收录的《中医概论》、《实用中医》、《中医讲义》就属于这类内容 。这些讲义的特点是强调实用性和经典性,但并不泥沼 。他们直接将临床病历编入教材,学习模式多为边读边学,边跟老师练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