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丁的博客 蔡炳丁观点

蔡的观点(蔡的博客)
【蔡炳丁的博客 蔡炳丁观点】吴越
蔡老师长途跋涉后的第二天,发来一张蔡老师在学友友书店查看书架上书籍的照片 。看到熟悉的身影和花白的头发,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 。看着南方的天空,过去在乐康公园学习的场景也浮现在脑海里 。作为回忆,我又一次读了蔡小姐1982年夏天寄来的一封信 。
蔡洪生老师在卓越书店学习 。
一个
这封信共三页,写在中山大学20×18的稿纸上 。我们上学的时候,多次去生活区的商店买这种稿纸,所以很熟悉 。时隔多年,信封包括信封还完好无损,只是已经发黄,开始有点脆了 。
离开母校后,我进入了北京大学 。毕业后在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工作 。后来出国,进了京都大学 。毕业后,他从京都到大阪教书 。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我搬了几次家,但这封信一直伴随着我 。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总是带在身边 。或许只是保存文学的职业习惯或者个人癖好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和年龄阅历的变化,我终于渐渐体会到了这封信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其中有三页是蔡老师用漂亮的俄文写的学术著作书目 。信里写的四部作品,我只找到了其中一部,就是底部写着那些歪歪扭扭的字的那部 。我想蔡小姐可能会有点失望 。
另外两页是信件,主要部分记录如下:
吴越同志:
你7月6日的来信已收到 。虽然你只注册了半年,但是你已经学到了很多在CUHK学不到的新知识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祝你前程似锦 。
谢谢你上次查参考书目 。其中《突厥碑——中亚史料》这本书,一直从北图借来,今天用不了了,总有一天会借来的 。随函附上俄文参考书目 。请在北方地图上查一下 。如果是在西藏,请注明书号寄回 。俄美公司是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公司 。在这里只能读到零散的史料(美国出版的档案,我曾试图在国外购买) 。我只知道大纲,不知道细节 。奥肯的《俄美公司》一书将于今年由商务出版社出版 。这是1930年代的作品,有点太旧了 。
信中提到了我的小书,是十八年前的旧稿 。我记得我一摆脱就去“四清”了 。现在看,真的感觉是天壤之别 。
有了尹柯先生的北大提灯人,他的作品自然会得到很高的评价 。至于CUHK,那只是他老人家的“活岭表”(他的原话)的安息之地 。它留下了足迹,但又有多少人能去侦察呢?!我有幸听他讲了一年的《白元诗史与证据》,还时不时地读他的文集,带着一种悼念的心情,而不是学习 。《金铭馆》第二版《王静安先生遗书序》总结了王国维学术研究的三条经验,实际上是阴老的出场 。
去岭南,就要了解岭南 。素有“羊城”之称,有着独特的异国风味;被誉为“花城”的它,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浮光掠影 。十三陵在这里,十三陵不在 。嘿,“吃在广州”!虽然这几年(你还没毕业的时候)办了个书市,但是没有花市热闹 。
我们住在一起,背《陋室铭》 。据说已经列入动迁名单了 。什么时候搬?放开他 。
…… 。
打个招呼 。并希望
健康
蔡洪生
7月19日
信件(参考书目页)
信件(第一页)
信件(第2页的主要部分)
信封

我是1978年2月作为1977届的一员进入母校历史系的,用扁担挑着被褥等简单的行李 。1982年初学校毕业,赴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离开母校后,他曾与蔡先生有过书信往来,其间曾受教于北京图书馆或北京大学图书馆,代其老师搜寻研究所需的外文学术著作 。在网络工具没有发展和普及的80年代,除了去图书馆查卡,恐怕没有别的途径可以获取书目信息了 。那时候,有些图书馆甚至不允许读者查某几类书的卡 。相比之下,北京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的卡片目录基本上都是完全开放的,真的相当方便 。当时不仅是蔡老师,我也为其他老师朋友做了一点工作,比如查书目,代借代贴 。从北大到市里一个小时的车程,在北京图书馆查书,真的是一种知识享受,学到了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
在给蔡老师的信中,我除了报告了查找参考书目的结果外,还报告了我在北大第一学期的学习经历 。蔡老师信中关于“先生的提灯人”和王国维的部分是针对我的报告的 。
当时邓广明先生主持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强调史学基础训练和通史教育 。入学前,我知道陈寅恪先生在读了《金铭馆》第二版《邓史官志考证》的序言后,称赞邓先生为“改天创立新宋学”的“功臣之一” 。在历史基础培训中,邓老师特意请来了杨伯钧老师给我们讲论语 。在通史教育方面,要求学生除主修方向外,还要选修其他的断代史课程 。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我上了王永兴先生的阅读课,指定教材是柏文的《大唐六经》 。熟悉学术史的同事都知道,王老师是陈老师在清华大学最后一个时期的助教 。王先生在讲解中有自己精辟的见解,并结合文献对《隋唐制度源流略论》和《唐代政治史论》中的相关部分进行了讲解 。我感觉在这门课中,我不仅接受了阅读原著经典的基本训练,而且开始萌发了研究制度史的想法 。我记得王老师比较严格,史料的超录和标点的作业采取百分制 。如有书写或标点错误,每处扣一分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没有人被扣到负数,大家都很挽回面子 。此外,我还选修了周一良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 。周先生自己在回忆录中说,他在燕京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曾和同学去清华“偷听”陈先生讲魏晋南北朝史 。感觉好像他听了杨小楼的专长 。我相信《窃听风云》教会了我真正的功夫 。感觉周老师已经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分析的很清楚了,就像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尤其是对南朝历史的讲解,把我们带入了如痴如醉的境界,真是引人入胜!走出教室后,将在一起听课的同学会欢呼雀跃!现在,就像在听王佩瑜擅长的老戏 。很过瘾!周老师在讲课中多次提到陈老师的观点,比如北周、北齐对以后隋唐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记不清当时是怎么向蔡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感受的 。估计我在讲座里讲了上面两位先生对陈寅恪学说的论述 。所以蔡老师除了鼓励和催促之外,还在回复中对《活脊表》做了一些点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