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官方发文,央媒怒批“绝望的文盲”只是开始,娱乐圈“扫盲”来了( 二 )


在你心中 , 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王一博:这个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

此处忽略1万字 , 这些问题对角色来说都非常基础 , 并不是什么高深作难的 , 然而回答却是这个样子…
刘浩存则是嗯啊重复式的回答 , 怎么不算呢 , 等等语录在短视频上风靡了很长时间 , 甚至被做成了表情包 , 资源逆天口碑却逆转 , 风评直降;赵露思演完角色后不知道剧本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时间 , 对演员的理解 , 和刘浩存有异曲同工之妙 。

在话题之中 , 几方互相甩出对方出丑的错误 , 错别字 , 语法错误等问题 , 都已经司空见惯 。 比如3年时间学不会“游”字怎么写 , 甚至写错自己的名字“博” , 初中时不会写”张“ , 鸿运当头写成“红运”等等 。 就不说那些字对不对 , 这样的水平还不如不写 , 用司藤怼人的话:状如鸡爪 , 形如鬼爬 , 仓颉为之吐血 , 夫子为之上吊 。 没眼看 。


当然 , 很多人会说 , 突然用笔写字 , 一时间想不起有些字怎么写这是正常的 。
确实如此 。 但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出现 , 那就不是失误 , 而是抱有侥幸心态 , 甚至本身就是不学无术 , 挟粉丝、流量和资本自视其重 。 如果是这样 , 这一次《央视网》有所保留的指出 , 保留脸面 , 但粉丝的疯狂已经让官方看到 , 这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 成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
不难看出 , 央媒发这篇推文的目的 , 提倡演员应该对职业有敬畏专业谨慎 , 原本想借此警示当下年轻人读书的重要性 , 靠捷径和运气不可取 。 然而 , 该话题之下 , 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讨论都能吸引来一方粉丝的“甩锅大战” , 极力的指出文中说的不是自家偶像 , 质疑媒体的权威性 , 更夸张的是认为《央视网》收钱有目的的发文 , 完全变成了几家混战的战场 。

这应该是《央视网》没有想到会造成这样的效果 , 这已经不是饭圈粉黑大战和空瓶甩锅的问题 , 而是全民苦文盲久矣 , 容忍度即将到达极限 。
说时迟那时快 , 情人节当天就有网友发现 , 上面发起了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 。
文盲不可怕 , 而是自知文盲却不知上进 , 甚至向年轻的粉丝传达一种读书无用的不好示范 。

当然 , 还会有人说“以偏概全” , 仅用几句话就给偶像判了“刑” 。
自从衍生出流量和饭圈专属名词之后 , 发现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个固有的规律 , 如果只揪着一个人不放 , 群起攻之一顿猛批 , 而忽视事件本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 那基本可以确定:是整人;但是 , 如果针对现象指出普遍问题 , 甚至呼吁大整 , 那就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
《央视网》就是后者 , 但很显然被引用的几位粉丝没有看懂人家的苦心 。 而是上蹿下跳的全网空瓶 , 鸡同鸭讲的洗地:你说他没文化 , 粉丝说他挣的多;你说他没文化 , 粉丝说他长的帅;你说他没文化 , 粉丝说他舞跳的好;你说他没文化 , 粉丝说他会唱歌…


央视网谈绝望的文盲该话题一出 , 霸榜热搜 。 也有不少从业人员发表观点 , 无一不是劝诫好好读书 。 《旗帜》置顶“好好学习”四个大字;张萌、张大大、唐国强无一不说文化的重要性 , 一个演员要想走的长久 , 支撑到最后的是文化底蕴 。 这其实适用任何行业 , 老祖宗留下5000年文化瑰宝 , 国家通过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文化自信 , 这无一不是说读书的重要性 , 然而 , 这些心盲的粉丝却反其道而行 , 能不引起重视吗?
【央视网|官方发文,央媒怒批“绝望的文盲”只是开始,娱乐圈“扫盲”来了】央视网谈绝望的文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