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 , 《三体》电视剧在高潮中收官 , 豆瓣8.4分 。当科学家看《三体》的时候 , 他们会带着怎样的眼光看?会想哪些问题?
在这部电视剧开播时 , 知识解读节目《解码三体》同步上线 。这档由刘慈欣担任顾问的知识解读节目 , 邀约20余位国内知名的科幻作家、科幻研究者、科学家、人文学者等 , 共同解读中国科幻小说巅峰之作 。《解码三体》每一集就如轻松有“干货”的播客 , 在科幻赏析中加入知识科普的思考和解密 , 让每天追着剧、带着困惑和交流欲的观众“恶补”知识点 。
作为《解码三体》的解读专家之一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科普作家王元卓 , 最近接受了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专访 。节目中 , 他以科研工作者的视角 , 陪观众“影知联动” , 分析科普小说中诸如“脱水”“人列计算机”“物理学‘锁死’”等细节设定 。他在畅聊三体人对生命的思考的同时 , 从现实角度“深入浅出”剖析三体世界与我们现实生活连通的可能与不可能 。
科学家第一次看《三体》 , 会被刘慈欣哪些“脑洞”戳中?
王元卓告诉采访人员 , 他对《三体》最初的印象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 , 从一个科幻爱好者的角度来讲 , 他之前看过像《地球大炮》《球状闪电》等作品 。“整个《三体》的故事延续了大刘老师(三体迷对刘慈欣的昵称)非常大的脑洞 , 而三部曲展现了一个很宏大的世界观 , 里面很多设定都很巧妙 , 而且随着后面剧情逐渐向宇宙延伸 , 已不是以十年百年来计时了 , 甚至可能是千万年 , 脑洞是无限大的” 。
另一方面 , 王元卓看到 , 《三体》创作的一个特点是“扎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
“你会感受到它仿佛是从过去走向未来 , 经过你身边的时候跟你对视了一下 。如果再往回看一看 , 有可能跟我们的长辈也有擦肩的那一刻 。这让我感觉整个故事既有科幻性又很贴近生活 , 很有共鸣 。”
【科学家看《三体》 会被刘慈欣哪些“脑洞”戳中?】《三体》中诸多脑洞大开的设定 , 令无数读者深感着迷 。在王元卓看来 , 2006年刘慈欣写《三体》时的很多设定 , 都仿佛是对科技发展的一个预示 , 后来都往前进了一步 。
“以信息领域为例的三体游戏 , 在游戏空间里 , 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 这就像近两年的元宇宙 , 在虚拟空间里我们能做很多事情 , 可以切身体会 , 可以跟其他人交流 。”
再比如 , 书中的“神经元计算机” 。王元卓说 , 现阶段叫类脑计算机更多一点 , 是通过仿生人大脑的神经元模型来做的一套计算系统 , “这只是信息领域的 , 还有像高能物理学的知识 , 我当时读小说的时候不太了解 , 后来恶补了很多知识” 。
他指出 , 《三体》书中很多故事设定都是有科技基础的 , 和科学规律、自然现象相吻合 。我很佩服刘慈欣的博学 , 以及对多学科融会贯通的能力 。
科技想象对现实可以有指导意义 , 这显然是一部科幻作品最大的魅力 。
不仅是《三体》 , 王元卓对硬核科幻作品都抱有一种崇敬的态度 , 因为这些作品不仅有对知识的深厚理解和掌握 , 同时又有丰富的畅想 。在某种程度上 , 好的科幻作品可以帮助科学家打开脑洞 , 让你看到未来 。
科幻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 , 近来愈发受到大众的关注 。这个春节 , 时隔4年归来的《流浪地球2》 , 再次引燃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信心 。
此前 , 王元卓曾因为给女儿画《流浪地球》的科普手绘 , 登上微博热搜 , 被网友称为“硬核科学家奶爸” , 意外解锁了手绘科普书籍作家的另一重身份 。
王元卓表示 , 想把一个科学知识传播出去 , 借助科幻电影、电视剧是很便捷的 , 也会有放大效应 , 吸引更多人关注科学知识 。2019年给女儿手绘《流浪地球》科学知识点 , 被很多人关注后 , 他一直在做通过科幻电影讲解知识的事情 。
推荐阅读
- a50指数怎么查看 新加坡a50指数
- 乡村小医师刘旭全部……《乡村小医师》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 ipad型号怎么看几代?如何查询ipad型号?
- 人才市场|地产中介开始招聘,地产法务却回归律所,地产人才市场该怎么看?
- 刘奕君|又一职场剧《橙色光芒》来袭,刘奕君领衔高叶作配,阵容不错
- 雍正剑侠图第四部免费 王玥波雍正剑侠图
- 十大公认最好看的小说 月票排行榜
- 张译|《狂飙》热度下滑后,演员接连翻车,才明白张译保持沉默有多明智
- 汕头|《狂飙》里,高启强啥不敢对检查组下手?汕头迎宾馆或许就是答案
- 上海新楼盘税费 上海新房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