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城市牧羊人 城市牧羊人

城市牧羊人(最后的城市牧羊人)
牧羊人守着最后一片草地,茫然地望着远方 。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呼和浩特市建成区面积只有9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 。70年来,建成区面积达到260平方公里,增长了28倍,常住人口增长了5倍 。城市、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大踏步前进,新机场正在动工,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呼和浩特几千年的游牧历史正在一点点结束 。
钢筋水泥正在占据过去的牧区,牧民正在迁徙或跳槽 。还有一些传统的牧羊人在建筑的过渡区,在道路的缝隙中寻找仅存的草原 。对他们来说,只要羊有草吃,生活就能继续 。
摄影师巴亚苏勒的镜头跟随呼和浩特的老人们放牧,记录下城市变迁的瞬间 。
图、文| Bayasule
编辑|高新碧
以下是巴亚苏勒的自述:
五年前,我在呼和浩特郊区遇到一位老牧羊人 。看到他赶着羊群穿过高楼大厦和在建的工地,来到一片堆满垃圾的“草原”,我很好奇 。毕竟这远不是我认知中的放牧场景 。
牧羊人赶着羊群穿过现代化的建筑 。
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羊渐渐无处可去 。
仅存的草原逐渐被垃圾覆盖 。
他是呼和浩特人,在郊区放牧十几年了 。他说这里曾经有大面积的空草原,是呼和浩特牧民心中最后的牧场 。生活在城市边缘,这片草原让他们感到自由,可以延续以放牧为生的传统 。直到最近几年,高铁站和商品住宅楼都建在郊区的土地上,推土机、塔吊和大货车占据了这片土地,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可以放羊的草地 。
那次谈话让我很难过 。在这座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牧羊人和羊群似乎一文不值,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无声无息地消失 。
绵羊似乎也喜欢这片草地 。
刚刚卖掉的一车羊 。
在羊市场,一只羊头滚落在地 。
我出生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一个半农半牧区 。小时候跟着家里放羊 。那时候还没有实行承包制,草原比较宽阔 。后来长大了,离开了家,融入了城市生活,牧羊的记忆也渐渐淡去 。在郊区看到这个老牧羊人,童年的情怀涌上来,只想尽可能多的记录下垂死的场景 。
房产出售后,附近草原上的生活垃圾增多 。
草原越来越少,很难维持一天两次的放牧时间 。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去过郊区很多次,跟随老人和他的羊群 。和他一样,留在这里的几乎都是养了一辈子羊的老人,身边的几十只羊就是他们的全部 。
如今,草原逐渐被不断扩张的城市吞噬,除了散落的草皮依然呈现绿色,一切都变了 。羊难逃被卖被宰的命运 。
羊城位于放牧区的一角,买羊肉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 。
羊贩子现场挑选 。
一张羊皮挂在栏杆上 。
在城市牧羊人的日子里,我看到他们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不得不面对从牧羊人到市民的身份转换 。
一些人陆续卖掉羊群,搬进楼房,寻找新的生计 。但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多年的牧羊习惯,都让他们很难真正适应城里人的生活方式 。其他人几乎不与羊为伍 。随着草原的缩小,放牧时间只能不断压缩,一次只持续一个小时 。
无论是留还是留,都被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迷雾中 。
2015年后,该地区的建设开始,卡车不断往返 。
被困在围栏里的羊 。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临时中断了拍摄 。过了几个月,我重游这片“草原”,意外地发现,它几乎被完全拆除了,老牧羊人早就不见了 。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我对草原有着不可磨灭的感情,想记录下它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 。但那一天,我站在偏僻的郊区工地上,仿佛看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徜徉的羊群已经被繁华的街景所取代 。不禁感慨,这个城市的牧羊人心中已经没有了草原,只剩下了回忆和留恋 。
城市绿化带,仿“草原”“羊群” 。
【最后的城市牧羊人 城市牧羊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