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史图片?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史?( 二 )


趋势四
聪变傻 。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已从单一信息技术产业扩张为跨产业的革命 , 越来越多的聪明人 , 不断推出"傻瓜版"的信息技术产品 , 以面向成百上千倍于技术用户的普通百姓 。
趋势五
窄拓宽 。以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电子商务革命 , 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走向终端用户的传输通路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 无论是在电信基础层 , 还是接入服务层 , 还是商务应用层 , 带宽越拓越宽 , 已成为竞争与制胜的重要因素 。
趋势六
分让直 。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可以将厂商与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起来 。传统意义上的分销代理制正在受到直销交互制的冲击 。
趋势七
老让少 。由于创新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灵魂 , 那些成于过去也终将归于过去的老资格企业、老朽思想的企业家将让位于致力革新 , 充满生气的新企业和少年英雄(美国1999年40位最富有的年轻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信息技术) 。
趋势八
收即开 。当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潮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传播时 , 既要妥善处理好技术领先国与技术接受国之间平等与不平等关系 , 又要处理好东西政治体制的不同 , 南北贫富差距加大的现实关系 , 稳健的信息技术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 , 先制定规则 , 再进行开放可能是明智之举 。
趋势九
高喝低 。由于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东西方政治与军事冲突出现有利于西方的不均衡 , 南北方经济与利益摩擦差距拉大 , 全球产业将再次划分结构 , 高技术含量的剥削低技术含量的 ,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掀起 。
趋势十
技变贸 。信息技术革命从军事到科研 , 从教育到商贸 , 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仅企业之间的贸易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诱因 , 以全球电子贸易为形式 , 以争夺全球财富的制高点为实质的新世纪"制网权"战争已经开始 。

Q4: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个阶段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个阶段是电视、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和使用
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和使用
Q5: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
ENIAC PC机
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
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 , 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
Q6: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 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 , 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 , 常铸刻在钟或鼎上 , 又叫“钟鼎文”。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 , 约在公元1040年 , 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
印刷术的发明 ,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 , 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 这种纸叫“蔡侯纸” 。从后唐到后周 , 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 , 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 , 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升明活字印刷 , 比欧洲早400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