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推广工作内容介绍,盘点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区别

创业总是让人又爱又恨 。
我之前负责一个旅游产品的推广 。经过两轮风投,我在营销方面投入了近100w(不含效果广告) 。
其中我们尝试过内容营销,做过广告,赞助过名人KOL群建,也运营过旅游社区,还有各种常规的稿件策划,小投入的创意营销,等等 。
【市场推广工作内容介绍,盘点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区别】基本上我们已经竭尽所能的推广了,指数也一直在分项排名第一 。但是,复航之后,这笔钱花得并不好 。
一、明确行业趋势,有多少钱办多大事 有时候还是不花钱的好 。
公司规模小的时候,不管是未来有前途,还是眼前有一笔好的融资,你都要先看看行业趋势,你的公司是什么情况,顺势而为才有机会成功 。
如果是新兴行业,用户认知不足,整个市场需要长时间的预热,即使有钱也要找合适的时间花掉,打磨产品是首要目标 。
比如把百度挤入ATM序列的美团,在千团大战如火如荼的时候,美团并不是最知名的企业,也不是融资最高的企业,却坚持到了最后,因为看战略格局很清楚这是一场持久战 。
旅游业也是如此 。现在中国还是以跟团游为主,个人游还是少数 。如果一个小公司试图去教育市场,它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 。不如把它的产品打磨好,积累用户,等趋势成熟了再加大营销,这样会事半功倍 。
如果是成熟的市场,或者是快速火热的新领域,虽然公司的账面可能很容易拿到很多钱,但是聪明也同样重要 。
自行车共享是最明显的例子 。融资最多、势头最大的两家公司在一级市场苦苦挣扎,哈罗却在三四级市场打开了局面 。拼多多的异军突起也是一样,绕过了淘宝和JD.COM的正面战场,找到了立足之地 。显然,在红海市场,错位竞争可以用同样的投入获得更多 。
我理解创业公司急于证明自己的存在,或者需要向投资人证明自己,但现实是,先活下来,更有机会活得好 。
二、找准产品核心竞争力,做精才更有价值 定义了行业格局之后,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 。你是谁,你的独特优势在哪里,用户是否为此付费——是否有钱,这些才是核心价值 。
以之前的贸易旅游项目为例,业务是当地导玩模式,是长尾行业、小众、非标项目 。显然行业趋势远未成熟,大范围、不精准的广告投放是无效的 。深挖产品价值,和精准用户对话,是最开始最重要的 。
在用户价值上,相比跟团游,新项目体验的个性化和当地生活的原汁原味是小众旅游爱好者最大的价值 。所以推广方是基于这种尝试 。
基于特色旅游体验内容的打造,少量的成本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对旅游模式和创始人的成功包装,获得一轮主流的科技创业类媒体报道(当时1000万融资比行业内融资几千万的传播量还高); 基于旅游体验的内容营销,做了游记植入,借此入驻了飞猪合作; 长视频栏目制作,拿到了爱奇艺旅游频道的推广; 海外旅游直播栏目,深挖达人特色,与凤凰科技合作了科技类旅游栏目; 包括尝试了当时刚兴起的短视频制作,并拿到了微视的流量 。上述获得巨大流量和背书的内容都是成功的,投入很少 。因为他们抓住了“内容”和长尾,真正下了大力气去培养,这些独特的内容自然受到其他大伙伴的青睐,哪怕只是一家创意公司 。
此外,我还尝试了纯付费的推广,其中有两点值得一提:
名人出游,用少量旅游赞助获取了KOL和名人背书,比如Papi酱公司团建; 做过广告投放,比如旅游属性的KOL,以图片、微博短视频等推广(投放渠道就包括最近特别火的蜂群) 。这部分复盘效果较弱,并不是流量欺诈(毕竟市场人筛选号码的能力也很重要) 。反而犯了我说的问题,行业趋势不涨 。做偏品牌广告很难达到我的预期 。毕竟小公司是为营销结果服务的 。
总的来说,有三点没有做好:
对行业趋势和投放广告类别的判断不够好; 即便选择投放,广告类的投放时机也不够好(下一点会具体说,一定要花钱如何花); 对转化的深挖,通过无偿合作带来了巨大的稳定流量入口,却没有运营好流量的转化,这一点对创业公司尤为可惜 。当然,这里没有提到效果广告 。这部分限于数据不适合谈 。对此有一个建议 。创业初期,找一个投资比例相对较高的渠道,远比广撒网要好 。尝试多种渠道只是浪费钱 。
三、真要花钱,就毕其功于一役 最后一点,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建议花钱,但是必须花 。应该怎么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