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杰|《父母爱情》:十年后才懂,安杰嫁给江德福,是对人性最大的讽刺( 二 )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

嫁给了江德福 , 不光是解决了安家一家子人的燃眉之急 , 也为了这后来的几十年 , 打下了坚实的依靠 。

特定的爱情和婚姻 , 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
事实证明:
特定的爱情和婚姻 , 仅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 。

从他们之间的结合开始 , 这场婚姻 , 就带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 蕴含着特殊的意义 。
在受过此般婚姻的好处后 , 安杰也开始将自己的儿女们 , 推向了一场既定的婚姻 。
无论是书中的安杰还是剧中的安杰 , 在为自己的女儿选择“饿主任”的时候也是如此 , 正是因为看中了这场婚姻背后巨大的好处 , 安杰才为女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

如果不是真正看重其背后的潜质 , 安杰或许是不会选择的 。
可惜 , 安杰忘了 , 孩子并非是他们手上的木偶 , 想如何便如何 , 自己当年的选择或许是诸多权衡之后做出的最有利的选择 , 可现在时代不同了 , 是不一样的了 。
在自己的子女一步步做出反抗后 , 安杰最终还是选择了放手——毕竟 , 在一系列的掌控之下 , 作为一个成年人 , 她也充分想到了“要不要放手”这方面的问题 。

随着干部制度要年轻化的吵吵嚷嚷 , 母亲感到了父亲年龄上的危机 。 她不能不考虑在父亲下台之后谁来支撑这个家庭这个门户的大问题 。 靠大姐夫二姐夫那样的瞎参谋烂干事显然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的 。
她要的 , 是有实权的女婿 。
对于一个历过风浪 , 经受过文化伤痕的人来说 , 这是她一贯的警觉性 , 或者说 , 是她在经过后怕时 , 最好的倚仗 。

可这一次 , 除了安杰之外 , 全家几乎都反对这个“饿主任”的到来 。
即便是江德福自己 , 都不想让自己的女儿选择这样的婚姻 , 可安杰还是拼命地将“饿主任”往女儿身边塞 , 甚至在其反对的时候 , 义正严词:
母亲叫着父亲的全称 , 粗粗俗俗地声嘶力竭地:秦得福!你也配说门当户对?三十年前你跟我门当户对吗?那时候你是什么?你不也跟那人一样是个农村人吗?农村人怎么啦?农村人就不是人?农村人就不该也不配娶个城市女人做老婆吗?!

那一刻 , 安杰心中忍受了多年的伤痕爆发了 , 甚至可以说是将自己的一腔悲愤满堂宣泄——她已经忍了太久了 。
尤其是在这几十年的忍耐中 , 她靠着往来注视的目光撑起自己的脊梁骨 , 忍了那么久 , 忍地那么艰辛 , 那么难过!
从一个原本可以有美好将来的新女性 , 就这么成为了家庭主妇 , 她对江德福没有恨 , 但更多的 , 还是对自己的怨!

不光是时代的不公 , 甚至还有命运的嘲弄!
这才是她对着江德福咆哮的真正原因 。
这样的一场婚姻 , 是她被推着选的 , 选择权在谁的手中 , 她一清二楚 , 可偏偏她是没有权利反驳的那个 , 只能被动着接受 。

江德福是个好男人 , 可偏偏对于她而言 , 却只能是一辈子互相改造的对象 , 更是一辈子都要磨合的人 。
而如今的自己 , 又将从受害者的身份转变为加害者 , 可这一切 , 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不过是“润物细无声”
事实上:
爱或不爱 , 其实是很难说的 。

安杰与江德福之间的这场婚姻 , 不过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相互改造罢了 。
原著中的安杰其实并没有说清 , 自己是否爱过江德福 , 只能说 , 他们在一起后 , 是经过了一生的磨合的 。
在这场婚姻中 , 爱或不爱根本早已不重要 , 或许所谓的爱 , 不过是年轻时所迷恋却未曾得到的一种感觉 , 这一切 , 早在她选择了江德福 , 为了家庭 , 为了物质妥协的时候 , 便注定要舍弃 。

人人都说她好命 , 可命哪里又由人呢?
所谓的爱情起源 , 其实并不美好 。
不过是为了掩饰其占有的本质 , 而硬生生给了这么个名头 。
想想当时亚当与夏娃偷食禁果被上帝赶出伊甸园的时候 , 他们真的是因为被魔鬼撒旦所幻化的毒蛇所引诱吗?

归根结底 , 若不是心中欲念渐起 , 又如何会有动心犯禁这一说呢?再看看那些自古才子佳人的故事 , 不过是所谓的见色起意 , 见财起起意 , 亦或是心中早有算计 , 所谓纯粹的爱 , 几乎是没有的 。
原著中 , 王海洋曾如此分析安杰与江德福的这段婚姻:
你的父亲秦得福跟你的母亲安杰从他们结婚那天起 , 就开始了相向而行的漫长的、艰苦的长途跋涉 。 他们各自向对方走去 , 各自向对方靠拢 , 他们走啊走啊 , 越走越近越走越近 , 眼看着就要胜利会师了 , 却来了个倒霉的擦肩而过 。 这样 , 你的乡下父亲秦得福走上了城市的柏油马路 , 而你的城市母亲安杰却走进了乡下的田间小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