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普通员工谈奉献?

劳动报采访人员 陈宁

不要和普通员工谈奉献?

文章插图
有观点认为,普通员工只需要尽职尽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做违规违纪的事情,不伤害公司的利益,尊重他人 。我觉得就是一个好员工 。”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一 :
职业性,是评估普通员工的重要标准
本职工作怎么做才能锦上添花;与其他岗位怎样协同形成合力;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何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能不能多做一些,可否多分担一点?这些话是否很熟悉?
在知乎上,不少职场人分享了自己所在企业是如何和他们谈奉献的,那就是:把精力奉上,把爱心献出,这就是奉献 。
让普通员工讲奉献,为什么不合适?
■ 首先,普通员工的岗位信息量有限 。如果超越职责乱干盲目干,效果或适得其反 。例如华为的任正非曾言,“你才来华为不久就要提什么意见建议,这类员工行为是不合时宜的 。”
普通员工的定岗、定员、定责,一个萝卜一个坑,不用心也是做不好、做不到位的 。
■ 其次,责权利是统一的 。领导干部薪酬是普通员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薪资越高、位子越重、责任更大 。日常运营,战略发展,竞争格局,都不得不体察 。
“除薪酬,他们甚至有普通员工没有的期权、股权、合伙人激励 。因此,对于领导层和管理者的要求是不一样,‘必须要有奉献精神’ 。相反,你不能让普通员工,拿着普普通通的收入,操着企业命运共同体的心 。”
职场人的共同心声是:普通员工朝九晚五是本分,若奉献是企业修来的福分,但不宜提倡 。
观点二:
不讲奉献,等同于“躺平”?
有些企业管理者可能会这样理解,员工不讲奉献,是不是等同于“躺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站在员工的角度去看,随着职场竞争愈发激烈,加班、996等现象层出不穷,把“躺平”当成口头禅似乎成了他们的一种潜在发泄方式 。但实际上,躺平和奉献并不对立 。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热帖,帖主的一句话,引起不少职场人的共鸣 。他说,一定意义上,只有躺平了,才能有所奉献 。
同时,他举例了一些科学家和思想者,指出到了他们的境界,奉献已经不是奉献,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果断地放弃了类似正常人的生活、社交、谋生等等方式 。
他认为,躺平,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容易去自审自省,重新认清自己需要什么,可以做什么,可以舍弃什么,可以坚持什么 。
同样,普通员工不讲奉献,其实是另一种敬业,背后的逻辑就是认清自己,有自知之明 。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爱岗敬业,这对企业来说同样是一种奉献 。
观点三:
只谈奉献不谈索取,难留人
“工作中,有很多公司都是要求无私奉献、免费加班的 。如果是因为任务紧急偶尔发生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要是常态化就让人很难接受了 。”
互联网从业者张灵曾经也遇到过这样一个公司,领导要求每个员工晚上自觉加班到10点,理由是:互联网公司都是争分夺秒的;但对于加班工资却只字不提,还说,年轻人不要太在意钱,你只盯着钱,不会有大发展的,现在主要是学习,公司免费提供晚上学习时间,就该珍惜 。
她认为,员工应该对工作有奉献精神,这是需要提倡的 。对工作奉献出自己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从工作中体现出价值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
老板要求员工主动奉献,员工也照做了,帮助公司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有效的获得提高,对于员工的个人价值实际上是升值了 。
但如果公司没有相应的回报,员工就会感到公司并没有重视他们,对他们缺少足够的支持,现在他们已经具备了更高的能力去获得别人的认可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有能力的员工留不住 。
在她看来,“有能力的员工不会在乎一时的奉献,对他们来说不会放过任何可以提高自身价值的机会,他做到了奉献不要求索取,提高了自己自然会到更适合他的地方去,公司只索取不回报肯定无法留住他们继续为你拼搏 。”
观点四 :
员工排斥“奉献”映射激励体系缺失
“其实员工反感的并非是领导和员工谈无私奉献,员工反感的是领导给员工画大饼 。”有职场人一语中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