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新零售,带你了解马云的新零售模式( 二 )


和大众商品消费一样,人的知识获取行为和阅读行为一般都是在比较精准的环境下产生的 。尤其是在读者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的时代,阅读不再是读书,而是人与书、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系 。比如父母每天晚上给孩子读绘本;中小学生通过教材在课堂上学习;考生备考托福,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知识获取场景 。但在这个基础上,每个读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诉求,比如看绘本 。有些家长需要提高孩子的英语能力,有些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情商 。【/s2/】传统出版模式下,书籍大规模生产,只能满足读者最基本的需求,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可能会被抑制 。
在精准知识服务场景中,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被置于核心位置 。纸质书和互联网知识服务形成的新零售模式,可以弥补纸质书标准化、简单化的不足 。此外,在线读者服务中引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读者社区和大数据读者分析推送机制,可以为读者带来更加精准有效的知识内容,实现“沉浸式阅读”和“个性化服务” 。
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武汉)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肖睿”负责读者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
(3)小额支付
通过零售网点(纸质书)的铺设,精准的读者服务,持续投放机制的建立,每一本传统纸质书到达读者手中后,都能持续影响和服务读者,而不是单次投放后就断了联系 。在这个持续的传递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衍生盈利点,每个小知识点都可以作为知识产品上架,以小付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读者只需要购买自己需要的精准知识产品,这样就不用花大价钱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更有利于读者接受这些额外知识服务的交付,也可以带给传统出版社 。
(4)大数据画像及实现
新知识零售与传统图书零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以“大数据+算法”为后盾,是基于人工智能的针对一群人、一个人的精准个性化知识销售 。
那么,如何让读者真正与知识内容互动,形成双向传递机制呢?需要的是强数据关联:包括读者信息的收集、读者画像的建立以及读者行为的每次触发的效果,然后以此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他们偏好的个性化内容产品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每一个编辑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他不断地经营着自己的读者,基于他对读者喜好的把握,为读者提供持续的个性化内容服务;出版单位可以看作一个更大的生态圈,建立自己的读者数据中心,开发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读者数据 。
当读者的数据获得后,需要具备积累、整理、挖掘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这种能力建立在出版商可以直接面对读者,拥有自己的读者数据库的基础上 。如果每一项服务都需要通过中间商、渠道商、代理商传递给读者,那么所谓的持续内容传递机制也就不存在了 。如今,借助智能技术和智能服务机构,出版社有能力拥有自己的读者数据库,与每个读者直接链接 。图书交付给读者后,可以直接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获取读者最真实的行为数据 。只有这样,新知识零售服务的可持续性才能产生 。[/s2/]
通过数据分析读者的喜好 。
在这种疫情下,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智能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在加速淘汰跟不上时代的人和企业 。未来10到15年,包括新闻出版在内的传统行业仍然会面临很大的考验 。如果企业不能从粗放的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服务模式向个性化、智能化的经营模式转型,将难以生存 。
未来成功的出版社一定是善于运用智能技术的知识型企业,能够真正参与到新知识零售的浪潮中,并基于其读者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深度的、个性化的、精准的知识服务 。
3000万用户在樊登学习对出版行业有什么影响?
在线教育风口来袭,教育社如何应对巨大的流量?
畅销书时代终结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