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发射失败内幕公开 胖五 失败( 三 )


第二次归零于2019年4月结束 。用设计者的话说,涡轮泵这次经历了“大改变”,其实是对其局部结构进行了修改 。每个人都充满信心,一定会赢 。长征五号长征三号火箭的发射也定于2019年夏天 。
改进的发动机已经试验了三次 。前两次一切正常,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在最后一次试车中,氧气涡轮泵仍然出现了裂纹,这导致、金等人崩溃 。
4月4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晚上10点半,王卫斌接到一个电话,报告氧气涡轮泵出现故障迹象 。一些年轻的设计师抓住了这一“异常” 。就像换了一个放大倍数更高的放大镜,让以前看不到的隐患显露出来 。
课题组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眼前的希望变成了极大的失望,信心所剩无几 。“是不是我们的设计方案先天不足?”让失意的设计师开始怀疑一切,否定自己 。

加长发动机ID上的数字
一个产品通常有几个R&D方案 。经过反复论证,选出最好的,然后开始生产 。连续的失败让大家开始反思——对“什么是最好的”的理解会改变吗?生产条件、机械和热环境约束等 。,都在不断变化 。当时考虑的最佳方案,现在会不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是继续用之前的方案还是改?
问号堆积在每个人的大脑里,压迫着他们 。金也开始怀疑当初他引以为傲的设计方案 。“也许我们没有想清楚” 。
通常情况下,火箭发动机需要一个巨大的涡轮泵将燃料压入燃烧室,其重量通常占火箭发动机的一半以上 。在满足火箭总体方案的条件下,设计师对涡轮泵进行了优化设计——尽可能做到轻、小 。
这正是问题所在 。“追求性能,设计过于优秀,可靠性却降低了 。”金雷枝说道 。
同样的YF-77发动机,同样的涡轮泵,为什么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前发动机试车三万秒,却没有问题?黄和其他设计师的理解是:“这是一个概率极小的事件,但它偏偏就曝光在了姚二身上 。”失败后的前两个零,设计师延长了试运行时间,收紧了环境条件,问题再次暴露 。
今年4月第二次归零时,长征五号箭已箭在弦上,依然无法发射 。开发人员召回发动机并仔细测试 。金说,认知边界扩大后,设计者决定用分体结构取代原来的整体结构,以提高可靠性 。
自诞生以来,I-火箭发动机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时间 。这个车型生产了多少台发动机,每台发动机测试了多长时间,这些都累积起来形成一串数字,成为证明发动机性能的ID 。就像军人的肩章一样,一眼就能看出军衔 。
YF-77氢氧发动机正在测试 。
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中,液氧煤油发动机地面试验时间累计超过7万秒 。在国际上,美国的SSME发动机在首飞前已经进行了超过10万秒的测试 。到目前为止,YF-77发动机已经超过30台,地面试验总时间为50000秒 。
在火箭发动机领域,试车时间并不是唯一的硬性测试标准 。北京的11位设计师给出了一个可靠性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试运行时间、试运行次数、技术状态、试运行失败等诸多因素 。,并综合计算评估分数 。YF-77发动机在考核得分达到97.5分时可以首飞 。
同时,专家也认为,未来YF-77发动机“可靠性增长工程”推广时,地面长途试验一点也不能打折扣 。在彻底根除氧气涡轮泵的“根本原因”后,研究小组还希望加长YF-77发动机ID上的编号 。
今年7月,YF-77氢氧发动机调零后进行第三次测试,共测试7台发动机 。其中3台是地基研究发动机,2台用于长征五号长征三号火箭发射,2台用于明年长征五号乙长征一号火箭发射 。所有发动机都顺利通过了检查 。9月,长征五号二火箭通过零评估 。紧接着,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劈波斩浪1670海里,12月27日,箭在海南 。
喷口喷出的火焰跳了起来,黑夜里沸腾了一个洞,一枚大火箭飞出了地球,一批航天员走出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