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的意思
所以,边热身边认识新事物,意味着你可以当老师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人从过去学到的教训可以指导他的未来
理解《论语》( 25)
王莹
原文:孔子说,“古为今用,新为师也 。”
孔子说:“把以前学过的东西复习一下,就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知识,新的能力,就可以当老师用了 。”
感知:从字面上看,一个人如果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经常复习旧知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但每次看到这句话,我总会有一点疑惑:几乎所有人在学习的时候都会这样 。如果大家都是别人的老师,这个老师当老师太容易了 。不是有“好人有好报”的嫌疑吗?
事实上,在这一章中,孔子强调了“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 。没有“过去”,就没有“新” 。要想“新”,就要继承过去,借鉴过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温故而知新”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是孔子对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孔子历来重视修的重要作用 。《论语》开篇就说:“边学边学,不是一件乐事吗?”在“复习”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岂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 。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而新的知识很难学,因为以前的知识没有学过或者忘记了 。
研究表明,“差生”都是知识缺陷积累造成的 。所谓“积弊”,是指学生当时没有学到相关的旧知识,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就忘了,然后没有通过及时的“复习”来弥补 。久而久之,这种“生米”越积越多,于是在学习更高级的知识时,就产生了学习障碍,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成绩不好 。鉴于此,很多学校采取“开堂清周清月”的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复习旧知识 。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第一步是“复习旧知识”,在目标教学中称为“前提评估” 。这一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遵循“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一步被很多老师取消了,变成了“创设情境”或者别的什么 。由于没有旧知识做铺垫,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有困难,课堂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此外,出于减轻负担的需要,一些学校取消了单元复习测试,试图赶上进度 。所有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学老学新”的教学原则,这将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古为今用,新为今用”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 。所有新思想、新方法的出现,绝不是空借鉴传统、继承传统的结果 。没有传承,就不会有创新 。在改革中,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
有的学校意识不到这一点,喜欢赶潮流,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模式;今天学外国思想,明天学杜甫之口,让老师们一头雾水 。其实任何成功的改革经验都是结合本校实际,学习先进理论,继承传统成果 。情境教学和成功教育都是如此,杨司和杜甫之口的成功也不例外 。
还有一些刚上任的新校长 。为了显示自己“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威信,还没来得及梳理办学传统,就急着否定前任校长的做法,力推自己的“新政” 。真的可以用“一唱歌就大惊小怪”来形容,导致学校一片混乱 。教育是经不起折腾的事业,不能急功近利 。学生不是校长的实验品 。改革一旦失败,就会毁掉一批孩子 。所以,每一个负责教育的校长,都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创新 。这是教育的法则,也是任何其他职业成功的法则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