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ppt__宋词名句赏析(13)


是唐尧建立的城都 , 是虞舜开辟的土壤 , 是夏禹对疆域的分封 。在这当中应有一个半个知耻的臣子站出来保卫国家 。万里河山充斥着金人游牧民族的腥膻之气 , 千古以来的爱国志士的英灵安在 , 浩大的抗金正气什么时候才能伸张畅通?金人的命运用不着多问 , 祖国将像光辉灿烂的太阳照耀在空中 。
赏析
词的上片紧扣“出使”的题目 , 下片的议论站得更高 , 触及了整个时事 。
上片开头概括了章德茂出使时的形势 。“不见南师久 , 漫说北群空” , 词一开头 , 就把笔锋直指金人 , 警告他们别错误地认为南宋军队久不北伐 , 就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人才 。“漫说北群空”用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的字面而反其意 , 以骏马为喻 , 说明此间大有人在 。从“当场只手”到上片结束 , 都是作者鼓励章德茂的话 。“当场”两句 , 转入章森出使之事 , 意脉则仍承上句以骏马喻杰士 , 言章森身当此任 , 能只手举千钧 , 在金廷显出英雄气概 。“还我”二字含有深意 , 暗指前人出使曾有屈于金人威慑 , 有辱使命之事 , 期望和肯定章森能恢复堂堂汉使的形象 。无奈宋弱金强 , 这已是 无可 讳言的事实 , 使金而向彼国国主拜贺生辰 , 有如河水东流向海 , 岂能甘心 , 故一面用“自笑”解嘲 , 一面又以“得似……依旧”的反诘句式表示不堪长此居于屈辱的地位 。这三句句意对上是一跌 , 借以转折过渡到下文“且复穹庐拜 , 会向藁街逢” 。“穹庐” , 北方游牧民族所居毡帐 , 这里借指金廷 。“藁街”本是汉长安城南门内“蛮夷邸”所在地 , 汉将陈汤曾斩匈奴郅支单于首悬之藁街 。这两句是说 , 这次遣使往贺金主生辰 , 是因国势积弱暂且再让一步;终须发愤图强 , 战而胜之 , 获彼王之头悬于藁街 。“会”字有将必如此之意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暂且到金人宫殿里去拜见一次吧 , 总有一天我们会制服他们 , 把金贵族统治者的脑袋挂在藁街示众的 。两句之中 , 上句是退一步 , 承认现实;下句是进两步 , 提出理想 , 且与开头两句相呼应 。这是南宋爱国志士尽心竭力所追求的恢复故土、一统山河的伟大目标 。上片以此作结 , 对章森出使给以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 是全词的“主心骨” 。
下片没有直接实写章森 , 但处处以虚笔暗衬对他的勖勉之情 。“尧之都 , 舜之壤 , 禹之封”三句 , 是指千百年来养育了华夏子孙的祖国大地 , 在这里主要是指北中国 。尧、舜、禹是上古时代的帝王 。都、壤、封就是国都、土地、疆域的意思 。面对着大好河山 , 作者激愤痛心地问道:“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 意思是说 , 在这个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 , 在这片孕育着汉族文化的国土上生长着的伟大人民当中 , 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志士吧!“万里腥膻如许”三句 , 谓广大的中原地区 , 在金人统治之下成了这个样子 , 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伟大祖先的英灵何在?正气、国运何时才能磅礴伸张?作者的这一连串责问 , 完全是针对朝廷上的主和派而发 , 在他的心目中 , 这些主和派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 。“耻臣戎”指以投降敌人为耻辱的爱国志士 。“戎”指戎狄 , 这里就是指金人 。“如许” , 如此的意思 。最后两句 , 总挽全词 。“胡运” , 金国的气运 。词人坚信:金人的气数何须一问 , 它的灭亡是肯定的 , 宋朝的国运如烈日当空 , 方兴未艾 。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抗金事业的信心 。
全词不是孤立静止地描写人和事 , 而是把人和事放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加以表现 。这样的立意 , 使作品容量增大 , 既有深度 , 又有广度 。从本是有失民族尊严的旧惯例中 , 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本是可悲可叹的被动受敌中 , 表现出打败的必胜信心 。马卡连柯说过:过去的文学 , 是人类一本痛苦的“老账簿” 。南宋爱国词的基调 , 也可这样说 。但 陈亮 这首《水调歌头》 , 由 于立 意高远 , 在同类豪放作品中 , 要高出一筹 。它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情怀 , 充满了昂扬的感召力量 , 使人仿佛感到在暗雾弥漫的夜空 , 掠过几道希望的火花 。这首词尽管豪放雄健 , 但无粗率之弊 。全篇意脉贯通 , 章法有序 。开头以否定句式入题 , 比正面叙说推进一层 ,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而又拓开意境 。中间十五句 , 两大层次 。前七句主要以直叙出之 , 明应开头;后八句主要以诘问出之 , 暗合开篇 。上下两片将要结束处 , 都以疑问句提顿蓄势 , 形成飞喷直泻、欲遏不能的势态 , 使结句刚劲有力且又宕出远神 。词是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特殊艺术形式 。词的过片 , 是音乐最动听的地方 , 前人填词都特别注意这关键处 。陈亮在这首思想性很强的《水调歌头》中 , 也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艺术技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