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龙鱼怎么养?鲟龙鱼养殖环境


鲟龙又称鲟鱼是大中型经济鱼类,也是珍贵的鱼种 。截止2014年1月全世界共有20多种,其中我国有8种,俄罗斯鲟鱼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里海、亚速海、黑海及与这些流域相通的河流 。

鲟龙鱼怎么养?鲟龙鱼养殖环境

文章插图
鲟鱼怎么养?鲟鱼养殖环境
鲟鱼怎么养?
鲟鱼对产卵场的要求非常严格 。在自然环境中,它们有时会溯河而上数千公里寻找合适的产卵地 。如果雌鱼去产卵场的路被大坝切断,找不到合适的产卵环境,雌鱼的卵泡就会退化吸收 。
【鲟龙鱼怎么养?鲟龙鱼养殖环境】由于人工养殖条件与自然环境差异较大,鲟鱼应采用人工调控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素,结合生理诱导等技术,实现性腺发育成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使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进行饲养 。
轴承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佳水温为20-24℃,秋冬季最佳水温不低于4-6℃ 。水质要求:溶解氧应大于5毫克/升,酸碱度应在6.5-8.0之间 。
鲟鱼的耗氧率是适应性的,即当水环境溶解氧高时,其耗氧率也高;随着水中溶解氧的减少,其耗氧速率也随之降低 。
鲟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高于常规养殖鱼类,仅次于三文鱼和鳟鱼,对养殖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水中的溶解氧应保持在6-8毫克/升,以保证顺利生长 。
鲟鱼对外界影响反应迟钝 。除了沿着池壁和池底游泳外,养殖中很少进行密集的活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很少 。所以养殖过程中的饲料系数比较低 。
鲟鱼有很强的食物惰性,拒绝吃不熟悉的食物 。如果刚开始吃水蚤和蚯蚓,改用配合饲料应该有一定的驯化时间 。
养殖的时候,要在合适的时间张嘴 。在卵黄囊吸收不充分的混合营养阶段,提高鱼苗成活率是关键 。在这个阶段,鱼苗是被动投喂的,所以需要保证一定的饵料密度在水中才能有较高的成活率 。
鲟鱼生长较快,一般孵化的水花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育,可以达到7-10厘米 。如果条件合适,当年早春体重100-150克的鱼类,经过9-10个月就可以养殖成0.75-1公斤的商品鱼 。
鲟鱼的繁殖环境
鲟鱼又称鲟鱼,是一种大中型经济鱼类,也是一种珍贵的鱼类物种 。截至2014年1月,全球共有20余种,其中中国有8种 。俄罗斯鲟鱼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里海、亚速海、黑海以及与这些盆地相连的河流中 。除了迁徙物种之外,其中一些还是定居物种 。迁徙从春天开始,到秋天结束 。春季迁徙型在同一年产卵,秋季迁徙型在第二年产卵 。首次性成熟年龄:雄性11-9岁,雌性11-13岁,产卵周期4-6年 。俄罗斯成年鲟鱼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条件:
池塘应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鱼塘面积3-5亩,长方形形状较好 。池底污泥小于10厘米 。如果是水泥流池,其面积不限于50-300米 。这个池子有2米深 。
2.对水质的要求:
溶解氧要求大于5mg/L,PH值在6.5-8.0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氯离子,鲟鱼也会死亡 。
3、鱼种放养:
池塘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每亩10公斤左右,然后在池塘里晒干暴晒 。放养前两周注水,水深2m 。鲟鱼的放养密度与其个体大小有关 。一般规格为300-500克,每亩500条鲟鱼 。鲟鱼的轴承水温为1-30℃ 。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入新水 。
4.饲养管理:
实行定时、定点、定量投喂的原则 。日摄食率为3% 。后来随着鱼的长大,摄食率会逐渐降低 。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摄食率不会超过1% 。因为鲟鱼怕光,所以每天早晚都要喂 。每半个月添加鱼康2号、淡水鱼复合维生素、酶制剂,提高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加速其生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