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个人简介_李鸿章的一生简介?( 三 )


捻军起义从1853年至1868年 , 长达十五年 , 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 。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 , 此后为后期捻军 。
捻军兴起后 , 首领为沃王张洛行(张乐行)、孙葵心等 。至捻军时代首领为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勇王龚得树、遵王赖文光、鲁王任柱、卫王李蕴泰等人 , 与太平军互有联络 , 行踪飘忽不定 , 难以捉摸 。
捻军骑兵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十余年 , 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万众 。
1865年 , 清朝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中伏被全歼之后 , 清朝倾全力对付捻军 , 动用团练湘军、淮军及数省兵力 , 利用地形 , “画河圈地” , 后分为东、西二捻 , 西捻为左宗棠所平定 , 东捻乃李鸿章所灭 。
3、创建水师
北洋水师 , 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 , 1888年正式成立 , 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 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 , 辅助军舰50艘 , 运输船30艘 , 官兵4000余人 。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 , 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 。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 。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 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5年4月17日 , 清政府因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鸿章
Q4: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 字子黻、渐甫 , 号少荃、仪叟、省心 , 谥文忠 , 人称李中堂、李傅相 。清朝安徽合肥人 , 晚清重臣 , 建立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 因其尽忠辅清 , 才干了得而闻名 。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 , 爵位一等肃毅伯 , 追赠太傅 , 追晋侯爵 。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 。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 , 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 。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 。
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 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 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他人评价: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 , 吾惜李鸿章之识 , 吾悲李鸿章之遇 。”“吾欲以两言论之 , 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 , 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 , 是其所长也 。”“居位之高之久 , 却乃使庞然硕大之中国降为二等国 。”“以兵事论 , 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 , 李鸿章所夷者同胞也 。”
Q5:李鸿章生平简介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今肥东县,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 大哥李瀚章后来也官至总督 , 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 , 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
李鸿章本人 , 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 授文华殿大学士 , 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 , 赐白银五千两治丧 , 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 , 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
扩展资料
1、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李鸿章跟随他的老师曾国藩 , 表现出了优秀的带兵天赋 , 通过组建淮军抗击太平天国 , 在之后的一年内就剿灭了苏南的太平军 。
2、捻军作乱 , 李鸿章通过采用自己灵活机动有掌控灵活的战略思想 , 又在一年内剿灭捻军 。可以说幸运加上个人才能 , 使之在特殊时期脱颖而出 , 成为清朝的“中兴”大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