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从赵本山到沈腾,春晚“喜剧大师”的断代,背后是演员的彻骨寒冬( 三 )


国内的喜剧行业 , 已然断代 。

喜剧断代 , 原因何在?
“喜剧大师”的断代 , 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
从内来说 , 新一代喜剧人已经丧失了主导权 。
说直白点 , 以前的喜剧人是创造包袱 , 然后将包袱抖给观众 。 就像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等人 , 时隔多年 , 观众依然记得他们的金句 。

但如今的喜剧人 , 是从观众这里找包袱 , 完事再抖给观众 , 这样不仅不招笑 , 还特别尴尬 。

这一现象也跟手机的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飞速发展有关 , 以前消息闭塞 , 观众的笑料来自周围的那一亩三分地 , 以及报纸和电视 。
赵本山能获得如此成就 , 也跟他身上自带的东北文化脱不了关系 , 尤其是对南方观众而言 , 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 都是新鲜的、好笑的 。

但在人手一部手机的今天 , 任何消息都能在1分钟内传遍全国 , 观众在网上见识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 不同的新鲜事物 , 见得多了 , 看啥都不稀奇 。

从外来说 , 喜剧的空间正越缩越小 。
还是那个老问题 , 赵本山为什么能成功?
因为他讽刺社会 , 甩包袱搞笑 , 但从来不教育观众!
他知道 , 春晚小品最大的主题就是快乐!

“你那个作品教育不了人 , 我们365天了都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走过 , 就这一晚上你还教育他有用吗 , 就让他快乐起来 , 快乐就是主题 。 ”

反观现在的春晚小品 , 审查得越来越严 , 目的性越来越强!
观众想乐呵地看个节目 , 他乌泱泱给你甩一堆大道理:催婚、催生、催回家陪父母、催大学生创业......

道理谁不懂?谁不想过好日子?那不是没办法嘛!
大过年的 , 非要给人灌输正能量、大道理 , 又不给大家提供解决办法 , 一句话概括——脱离生活 , 瞎整!

所以说 , 春晚的收视率越来越低 , 不是没道理的 。
【春晚|从赵本山到沈腾,春晚“喜剧大师”的断代,背后是演员的彻骨寒冬】喜剧人与“快乐”的距离越来越远 , 也跟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 “喜剧大师”的断代 , 更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