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的作文__写景状物是什么短语?( 二 )


感官拓展法 。
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音响、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朱自清的《春》正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
(三)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
既然写了这么多能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那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就有一个顺序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顺序很多,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顺序,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顺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点;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真实 。因此,写作前,我们务必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写作顺序,或逻辑、或空间、或时间,切忌乱描乱写,东拉西扯,七拼八凑 。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 。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 。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这样安排顺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长顺序安排的,所以先写春草,是因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个报告春的到来;而随后随着景物的顺序,春色越来越浓,春意更加盎然,后我们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过程,觉得是如此的真实,可信 。
时间拓展法 。
时间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 。描写一处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写 。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如方纪的《三峡之秋》,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点,描绘了三峡中秋之日不同时间的不同美景 。时间——景同,时间不同(一天的早晚、一年的四季)的变化 。
空间拓展法 。
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也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我们描写景物时,应注意变换写景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去描绘,才能准确表现出景物特点 。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两次描写火把,前一处描写,从山脚向上望,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山的高峻;后一处描写,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写景观,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 。多角度、生动的描写,令人惊心动魄,如在景中 。空间——远近、内外、上下等不同视野的转换,或散列式写法
(三) 注重用词用语和修辞 。
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他们年留下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他们炼字的结晶 。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古人,尽量地选用那些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词或句来描绘景物 。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 。”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 。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 。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 。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 。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 。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 。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