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可能已不是卡梅隆的兴趣了( 二 )



男主角杰克在这一部俨然是范·迪塞尔附体 , 张口闭口就是family(据说范厨师本人也会在《阿凡达》后续续集里出演) 。 为了这个小家 , 杰克甚至不惜忍辱负重 , 委曲求全地寄人篱下 。
且不说杰克此举和第一部里敢于站出来反抗自己原本种族立场的孤胆英雄形象天差地别 , 单就这一部的剧情来说 , 很明显 , 这种政治避难策略是根本不起作用的 , 上校该找上门来 , 还是会找上门来 。
自己没办法避难不说 , 还祸水东引 , 把海洋部落的人牵扯进来 。 无论怎么想 , 本片中杰克的行为都不是那么符合正常逻辑 。
对比一下影片中另一个角色图鲲帕亚坎 , 它经历了母亲被杀、不得不违背族群生存准则、被族群抛弃 , 再到毅然决然地选择坚持自己的立场 , 在危急关头搭救杰克一家 。

可以看到 , 这个角色的人物弧光是非常完整且逻辑严密的 , 卡梅隆显然并不缺乏写好一个角色、编好剧本的水准和能力 。
杰克这一角色之所以没有被设计成功 , 恐怕更多是因为他成了卡梅隆用来引出“海洋世界”这一核心视觉观念的工具人 。
毕竟 , 除了想要向观众展示海洋世界的视觉奇观之外 , 你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解释杰克的逃亡行为 , 以及他为何要努力学习海洋部落的生存方式 。

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影片后半段显得极为拖沓 。 合理的电影叙事逻辑是故事带动场面 , 情节推动奇观 。 但《阿凡达2》显然是反着来的 , 是奇观先行 , 视效第一 , 故事则像是被反推出来的 。
结尾部分大船沉入海底后一家人逃生的戏 , 能很明显看出卡神在情节设计上有点偷懒 。 无论是船舱构造、逃生方式 , 还是儿子鼓励父亲要长憋一口气再入水 , 都总不免让人觉得是在重看《泰坦尼克号》 。 二十多年前是杰克和露丝 , 二十多年后是杰克和儿子 。

尤其是影片还采用了群像戏大于独角戏的人物塑造模式 , 自始至终都没有设立最核心的人物角色 , 叙事视角在杰克和他的几个孩子身上反复跳跃 , 让观众很难代入进具体的角色中去 , 情感上的投入因此也就总是若即若离 。
回想一下第一部 , 其剧情之所以相对出色 , 正是因为注重关键人物的塑造 , 杰克这个人物立场的转变和身份的颠倒一直都是整部影片的核心矛盾冲突 , 而潘多拉星的奇观展示则因此可以被合理化解释为是杰克转变立场的必须经历 。
反观《阿凡达2》 , 虽然按照卡梅隆自己的话来说 , 这一部的核心主题是家庭和孩子 , 他也在很多处情节里都很有意识地想要强调出杰克二儿子洛阿克的叛逆心理和成长轨迹 , 但仔细回想一下 , 其实很多处决定剧情走向的关键情节点 , 矛盾落点偏偏又都不落在这个二儿子身上 。


比如做出营救决定 , 召集海洋部落一起反攻的是父亲杰克;在营救中不小心牺牲的是哥哥内特亚姆;从上校手里救出小蜘蛛的是母亲;最后在海底沉船中 , 帮助一家人脱困的又是妹妹……
第三幕营救戏里 , 反而是这位被铺垫最多的二儿子洛阿克 , 华彩部分最少 。
其实 , 这一家子人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 , 有亲生儿子、有养女、有收留的人类后代……影片本可以围绕着这一家庭的多元种族身份设置非常丰富的矛盾冲突点 , 但很可惜没有 。
所以 , 当全片不止一次地让观众有一种心理预期没得到满足 , 一拳砸在棉花上的无力感时 , 自然就会觉得剧情冗长拖沓了 。
这就使得当卡梅隆每次都想通过设计主角团解锁新技能 , 获得新的坐骑的戏份来让观众激动一把时 , 观众的情绪都很难在瞬间被激发出来 , 总让人感觉这种处理模式 , 不像电影 , 更像是风光宣传片 。

停工十三年后再重启的卡梅隆 , 隐约让我觉得他对讲故事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不太有啥动力了 。 他甘愿为了更新迭代特效技术而沉寂如此之久 , 这足以说明他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了?
从导演本身的创作意图来看 , 可能到如今 , 卡梅隆真正想展现的是他对工业技术的兴趣 , 是他对“海洋”意像一如既往地迷恋 , 却唯独不是一个规规矩矩的、能够讨市场和观众欢心的故事 。

但无论如何 , 总还是希望能有更多人选择进影院看一看《阿凡达2》的 。 对于本片剧情上的吐槽再多再密 , 其实也很难掩盖它在视听层面上能带来的最纯粹而直接地观赏快感的 。
在技术上 , 卡梅隆依然诚意满满地向全世界观众展示着当下全球最顶尖的电影工业意味着的魅力 。 只不过 , 我们可能是时候要调整一下对他过于“神化”的期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