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男少女满身是血 , 在生啖人肉后满足地擦了擦嘴 。
诸如此类的猎奇场面给本片贴上了“特别”的标签 , 食人族对“少数群体”的隐喻快捷地升华了主题 。
但导演在影像和伦理层面上如此方便地利用了这一设定 , 但却一点不打算扩充它的厚度 。
“食人”的前因后果 , 都被完全地回避 , 几乎没有任何阐述 。
它究竟是难以抑制的生理欲望还是“不吃即死”的生存底线?
如果玛伦和李一边吃着麦片披萨 , 一边如此煎熬于道德的折磨 。
那么 , 他们能不能忍住不吃 , 一直不吃又会怎样?
以及如果二人因此吸引相爱 , 那“吃人”到底是食欲还是情欲?
在诸如《生吃》或《此房是我造》《沉默的羔羊》等相似设定的影片中 , “吃人”尽管给主人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悖德挣扎 , 但更多的是随着欲望的觉醒 , 带来的一种越级的视野 。
《沉默的羔羊》这种视野不是体力意义上的 , 而是物种意义上的 。
以某物为食 , 意味着它在食物链上的自动降级 , 成为一种纯粹的食物 。
因此 , 食人族的逻辑应该在“非人”或“超人”的次元纠结更复杂的矛盾 , 对错是非等基础道德观显然已经无关痛痒了 。
这也是为什么 , 当你看到男女主角一边吃人 , 一边遵照着传统套路相爱相知时 。
一切都变得非常割裂 。
他们会心一笑的原因是第一次品尝的人都是保姆 , 互诉衷肠拉拉小手的话题是如何吃完自己十恶不赦的爸爸 。
以及男主角再三追问的那句:“我是一个好人么?”
甚至在随心所欲地吃了很多人后 , 大多食人族所指向的终极问题 , 居然都被巧妙地替换成了原生家庭 。
他们大都吃掉至亲 , 被包庇又抛弃 , 造成心底的创痛 , 然后在友谊与爱情中寻找慰藉 。
毫无逻辑的故事动机让演员的表演也变得无比虚浮 。
那些所谓的诉说 , 就只是甜茶在背台词 , 讲一个惊悚故事而已 , 完全无法代入 。
试问已经极致变态的双方 , 彼此救赎的方式怎么会如此地庸俗且正常 。
影片的“吃人”设定 , 完全可以被替换成任何一个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癖好 。
但也许对于导演来说 , 它们都不如食人族来得有噱头 。
玛伦和李在公路旅行中循环上演的不过是一个少数群体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 , 一开始寄托于同类 , 进而寄托于爱情 , 最终实现自我和解 。
而影片那些所谓的“少数群体”隐喻 , 则都是浅尝即止 , 用完就扔 。
李和玛伦“吃人”都来自父母一方的遗传 , 他们也都经历了被至亲吃掉或吃掉至亲的试炼 。
这显然指代着血缘的致命联结——“独立”是否必须经过彼此蚕食 , 你所厌恶的自我也是父辈的一部分 。
但这些关键点都未被深挖 , 最终沦为男女主剖白心迹的工具 。
另一个很微妙的地方 , 是家庭成员在发现了他们的吃人行为后 , 都有一个从包庇到抛弃的态度转变 。
这种格里高尔妹妹式的行为 , 是否代表了主流对少数群体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包容度 。
或者说当“吃人”成为一个无法割舍的本能 , 普通人又该如何接纳食人族的全部?
当然 , 这些值得被深挖的内容在片中都转瞬即逝 , 全靠观众脑补 。
取而代之的 , 是导演瓜达尼诺的美学招数 。
它从影片一开始就已经预示着一个模版 。
奶油色调的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式置景、大量与故事无关的空镜头 , 制造着一种小清新的氛围 , 等待着和重口味的血浆形成反差 。
时不时几个小众乐队如KISS和New Order的歌单插入 , 彰显着微妙的品位和审美趣味 。
这些统统加起来再被套进类型片的框架中 , 用粗暴的几个大字划分着州与州之间的刻板公路片印象 。
这种公路之旅就像意大利人报团游美国一样 , 仅停留在表面的置景 , 充斥着一个外国导演对诸如“邦妮与克莱德”之类美式意象一厢情愿的摹写 。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文艺片出身的导演 , 瓜达尼诺显然知道如何挪用文艺片的元素 。
以“小众”的标签吸引大众的拥趸 , 狡猾地生产着一种最容易被指认的模版 。
于是 ,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吃人”设定之中 , 我们只看到了一种最常见的影像产物——
高饱和低对比的色彩 , 颗粒感、胶片感、清新但泛滥的自然空镜头 , 以及对甜茶这类可人的面孔展览 。
推荐阅读
- 毕彦君|毕彦君:演了36年配角,二婚娶圈外妻子,前妻陈晓旭的离世成遗憾
- 内衣钢圈断了怎么修补
- 味精吃多了对人体有何危害?
- 山竹的果肉变透明了的还可以吃吗
- 腌制的鱼臭了还能吃吗
- 温壶不保温了怎么办
- 麒麟9010最新消息?华为新旗舰芯片麒麟9010曝光,是否意味着华为攻克了难关?
- 周杰伦|敷衍粉丝?多年口碑毁于一旦,周杰伦这次搞砸了
- 黄子韬|黄子韬录了一天舞台就阳了,难受到哽咽仍没忘记和粉丝调侃!
- 一夜狂欢|一夜狂欢后,三个小伙伴犯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