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谚语俗语的区别——谚语与俗语的区别?( 二 )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 。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 。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 。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 。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 。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 。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 。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 。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 。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 。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 。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 。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 。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 。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 。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 。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 。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 。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 。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 。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 。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推荐阅读
- 无底洞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无底洞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 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 电锯开木头
- 成语接龙一字千金开始 成语接龙一字千金
- 描写神态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神态的成语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主人公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描写人心情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人心情的成语
- 一块变九块一成语打一成语 一块变九块一成语
- 牛的成语大全四个字 牛的成语
- 山川成语有哪些 山川成语
- 平安喜乐的英文……平安喜乐的意思是什么?与平安喜乐相近的成语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