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的介绍 独龙族的风俗习惯( 二 )


辛亥革命后,独龙江划归长浦木桶殖民边防局管辖,1918年改为长浦木桶管委会办公室 。1933年改为公山设计管理局,先后设立公安局和区办事处 。民国时期,政局混乱,独龙族在西藏察华容处于土司和国民党的双重统治之下 。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国民政府在独龙江实行了“嘉宝”制度,共有4种保险,每个行政村1种,每个自然村1种 。此外,它还任命当地族长为嘉宝酋长,并每三年更换一次 。除了管理村社的日常事务外,它还负责为国民政府收税 。
1907年,怒江发生了“白哈罗教案”,这是当地藏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人民反抗法国帝国主义的斗争 。1913年,英国以“调查队”的名义,在英国船长布里沙的带领下,派出一批10余名武装人员从缅甸入侵独龙江,激起了独龙族人民的愤慨,立即组织起来,坚决抵制 。他们切断了敌人的食物来源,埋伏在“调查队”必须经过的吉塞卢滑移线附近 。当布里沙爬上滑溜线,滑到河心时,遭到独龙族的袭击 。
由于历代反动统治的压迫和屠杀以及近代帝国主义的欺凌,独龙族遭受了严重的灾难,人口不断减少 。新中国成立前夕,只剩下1700多人,几乎濒临灭绝 。1949年8月,公山宣布和平解放 。1950年3月,公山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 。同年4月,正式改为“公山县” 。10月,公山县人民政府成立 。
文化社会结构
龙语称氏族为“奈尔”,意思是从同一祖先那里继承了血缘关系的社区 。大多数独龙族的宗族观念一直很淡薄,没有共同的地域,政治经济联系比较多,所以很宽松 。只是所有兄弟家族都认可的祖先的象征,留在大家的记忆里 。氏族名称中没有图腾,大部分是由氏族的某些特征来称呼的,有些具有超自然的象征意义 。比如上世纪50年代,独龙江流域15个氏族中,有一个叫金木,意思是“生在天上” 。“党生”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红皮肤”;还有“Dongle”,意思是“脾气暴躁”等等 。有些是地名 。例如,“马比罗”和“克罗罗”是独龙江上游两条支流的名称 。“玛比”和“乌鸦”很可能是原氏族的名字,但它们的含义已经无法检验 。而“罗”的意思是“河谷” 。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责任,实行血族复仇制度 。如果有成员被外人欺负甚至杀害,其他成员有义务为他报仇 。从同一个氏族分离出来的家庭不能通婚 。
独龙族的家庭公社是由原氏族成员不断分裂(迁徙)而形成的 。独龙语被称为“起拉”或“吉克罗”,意思是整体和全部 。到50年代初,独龙江流域共有54个家庭公社 。虽然处于解体阶段,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但与原有的宗族组织相比,它仍然在独龙族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具体来说:(1)每个家庭公社都有一个共同的区域,有山、有谷、有林、有溪等 。划分自己的边界,形成自然村落 。一般来说,未经允许,其他家庭的成员不得进入自己家庭的领土或开垦土地、捕鱼和狩猎等 。(2)每个家族公社都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家族首领(有的也是氏族首领),叫“卡桑”,一般由家族中资历高、健谈、富有的有钱人担任 。卡桑也参加劳动,不得世袭 。如果他死了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失去了威望,他会找另一个人来代替他 。在家领导生产,主持祭祀,解决纠纷,负责朝贡和分配,指导运营和缔结契约 。家庭公社是独立的、平等的,不相互隶属 。只有当他们共同反抗西藏封建领主和傈僳族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掠夺时,一些近亲才会暂时形成类似联盟的组织,实力较强的家族成为联盟的核心,而他们的“卡桑”就是联盟的首领 。有时会有另一个军事领导人,叫做“嘉卡”,作为“卡桑”的助手 。一旦对外战争状态结束,这个联盟将自行解散 。(3)家庭公社内部禁止通婚,实行婚外婚姻 。(4)每个家庭公社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习惯上根据各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来命名和称呼 。比如“孔当”家族就是指一个大水坝 。“龙棍”家族是指石头多的地方 。当然,它们也是以家族首领的名字命名的,如“王”和“屠” 。⑤家庭公社成员必须先有姓氏或父亲的名字(女儿也要先有母亲的名字) 。例如,一个独龙族女孩的全名是李白(姓),丁班(父名),丁丁(母名),阿卡(昵称)(排名) 。所以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辨出是哪个家庭,是谁家的孩子,排名多少 。而且女人婚后不改姓氏 。⑥家庭公社通常由两三个以父系父母为主体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家庭组成,在独龙语中称为“宗” 。每个大家庭一般包括三代:父亲、儿子、孙子,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叫“吉玛家”的家长(其中也有一些是家庭领导) 。有好几个火塘,代表男人娶了老婆后被火塘隔开的小家庭 。独龙语被称为“卡尔字母” 。所有成员都要参与大户的劳动,共同耕种土地,收成归大户集体所有 。然而,属于每个壁炉(即小家庭)的少量土地仍然由大家庭成员耕种,收获归每个壁炉所有 。大家族的谷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叫“彭倩”的大谷仓,用来统一存放大家族的共同收获,由老主妇管理 。另一个是壁炉里每个小家庭拥有的小仓库,叫做“抱秋” 。由小家庭主妇管理,主要是小家庭储存食物的地方 。在大家庭内部,每个壁炉里的家庭主妇从大谷仓里轮流拿出食物来做饭,吃完后再用在小谷仓里,但每个小家庭都不能拒绝,这已经成为传统的义务 。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由上了年纪的家庭主妇平均分配,甚至宝宝,不管大小,都应该有一份 。如果老主妇不在,大儿媳会轮流分 。这种“主妇管仓”“主妇分食”的传统做法,是独龙族古老母系社会的遗风 。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劳动日益个性化,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从家庭公社中分裂出来,成为独龙族社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 。小家庭,包括夫妻和他们的孩子,很少三代同堂 。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平等,生产、家务和子女的婚姻事务一般由夫妻双方协商决定 。父母都是男人 。儿子结婚后,会另设壁炉与父亲分离 。壁炉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 。小儿子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既是他父母的支持者,也是他财产的继承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