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点疗法 原点疗法( 二 )


二、背原穴与华佗夹脊穴、膀胱经的关系 。
华佗夹脊穴:夹脊穴为超经典穴,位于棘突间脊柱两侧,背中线外0.5寸,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侧17穴,左右各34穴 。
而膀胱则通过背部:第一胸椎在棘突旁开1.5寸,为大脊,其次是丰满、舒菲、心俞、膀胱俞 。而脊柱处的原始点距离肩部水平线和脊柱的交点为1指(约1英寸) 。
可见,背部原穴的位置伴随着华佗夹脊穴与膀胱经之间的行走 。临床上,笔者经常检查背部原穴的反应与膀胱经相应级别穴位的反应是否一致 。
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条纹状反应物常出现在胸椎7 ~ 12的一侧或两侧的原穴位 。然而,在同一水平上,在膀胱经上脾和舒威之间有明显的压痛线 。局部穴位的功能与其相邻的夹脊穴和膀胱经穴位一致 。
由此可见,背部的原始穴位与十二经筋、夹脊穴、膀胱经密切相关 。因此,腰背原穴的功能是通过十二经筋、夹脊穴和膀胱经来发挥的 。两者都有调节气血、补阳益精的作用 。因此,它可以治疗与脏腑和气血相关的疾病 。
十二经脉可以约束骨骼和肌肉,骨骼和肌肉主要负责肢体关节运输资源的运动,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 。因此,十二经筋的疾病多表现为经筋所经之处的筋肉或运动相关疾病 。运动障碍和疼痛是主要原因,如痉挛、疼痛、肌腱旋转、僵硬、关节运动不利和四肢废用 。
原来的痛点多为局部筋膜结节、索状改变、痉挛、刺痛 。
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膀胱经后腰的夹脊穴和穴位均伴有相应的后神经分支 。与相应脏腑所属的神经节段和主要治疗内脏疾病的节段相当吻合 。
交感神经纤维如心脏、肺、气管、主动脉和食管来自胸段2-6,胃、小肠和结肠来自胸段5-12,肝、胆、胰和肾来自胸段6-10和腰部,从降结肠到直肠来自腰段1和2 。
摩擦相应部位引起的传导反应,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介质,从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背部和腰部的原始穴位与相应的穴位一致 。第1-6胸椎两侧的原穴主要用于心肺疾病,第7-12胸椎两侧的原穴主要用于资源网的肝、胆、脾、胃等脏器疾病,第1-5腰椎两侧的原穴主要用于肾、膀胱、大小肠及生殖系统疾病 。可以看出,它们的功能和适应症非常相似 。
从经验中学习
一个 。原始穴位疗法很简单 。
原穴疗法方法简单,只需一个脊柱、七个原穴,即可作为治疗相应位置疾病的有效方法 。
在实践中,掌握起来并没有找穴那么难,只是按照从上而下、前痛后痛、旁痛中痛的治疗原则 。
比如腹痛时,可以开始找原穴,在疼痛位置对应的背部上手掌处按揉,脊柱两侧约1指 。术中强度适中,所有患者均可接受 。术后注意用热源加温,效果更好 。
两个 。原始点位置和指示 。
头原点:按压背骨原痛点和枕骨下缘 。
主治:适用于头痛、偏头痛、头晕、目赤、面部扭曲、耳聋耳鸣等头面部疾病 。
肩关节原穴:按推肩胛骨下、肩胛骨旁的原痛点,适用于肩痛、肩臂痛、腋痛、侧胸痛 。
上背原点:脊柱处的原点是指从肩部水平线与脊柱的交点开始的第一个上背原点,依次向下 。
适用于哮喘、咳嗽、心痛、心悸、背痛、胸闷、背痛和上背部疾病 。
下背部原穴:按下背部棘突两侧原痛点,适用于胁痛、腰痛、骶骨及臀部疼痛 。
臀原穴:同侧臀骨旁原痛点适用于腹股沟痛、腿痛(大腿痛、膝盖痛、背膝痛、膝盖不灵活、小腿前外侧痛、跟腱痛、脚踝痛、脚踝痛) 。
踝关节原始点:内踝后侧及后侧上部原始痛点被推 。只有少数患者是外踝后侧引起的,适合足跟疼痛 。推同侧内踝旁前下侧原有痛点,治疗足背内外侧疼痛、足中部疼痛 。
脚背原始点:脚跖骨之间的原始痛点 。适用于脚趾疼痛和足底前段疼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