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为救母亲,亲手活埋了亲生儿子,孝顺还是忤逆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鲁国人孟子,儒家思想一代宗师,世人称之“亚圣”,在《孟子·离娄上》,有一句经典语录 。他如此写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君子以为犹告也……”
世上之人,千百年来将“无后”视作最大的不孝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 。

郭巨为救母亲,亲手活埋了亲生儿子,孝顺还是忤逆

文章插图
孟子亚圣殿可是古代典籍《二十四孝》中也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名叫《郭巨埋儿奉母》 。文言文叙述的故事不足百字,触目惊心,读来毛骨悚然 。
郭巨为救母亲,亲手活埋了亲生儿子,孝顺还是忤逆

文章插图
《二十四孝》郭巨埋儿奉母“郭巨,家贫 。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妻不敢违 。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
【郭巨为救母亲,亲手活埋了亲生儿子,孝顺还是忤逆】孟夫子的语录“教导”让人推崇备至,不失为“至理”,难道劝人行善为孝的《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奉母”又荒诞不经?若不然,相互矛盾的对台戏怎么唱得这般冲突?
郭巨为救母亲,亲手活埋了亲生儿子,孝顺还是忤逆

文章插图
孟子的意思是没有延续血脉,没有后人是对列祖列宗最大的不敬,对父母最大的忤逆不孝……不单是人生惨败,严重到好似犯了弥天大罪一样不可赦免 。
可是东汉的郭巨,家贫如洗,连粮食都不够吃,为了母亲活命,亲手将亲儿子活埋了 。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他做下此等骇人听闻让人感到恐怖窒息的事情,却成了闻名于世,流芳千古天下大孝子的典范 。
自古男子汉,汉子难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孝子郭巨,为人子,为人父,幼子与和老母亲两条性命孰轻孰重,二选一如何取舍?但凡不是山穷水尽也不会碰见人生如此大的难题 。
残忍活埋儿子动机是为了救母亲,指导他极端行为的思想是”儿可再有而母不可复得” 。郭巨令人发指戕害儿子,难道信心十足一定“儿可再有”吗?举凡成年人都知道怀孕其实就是个意外事件,古时医疗卫生条件差,分娩风险高,夭折率不低,说不定因此绝后 。
若是孝敬了母亲而断了后代,孟夫子又早有“规范”:“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郭巨为救母亲,亲手活埋了亲生儿子,孝顺还是忤逆

文章插图
《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到底是孝子的典范榜样还是最大的忤逆?有人能够回答这道千古难题吗?放到今天,郭巨的行为是丧尽天犯罪还是美名远扬的孝举?
近日心血来潮在网上搜阅孟子,看罢后又“不请自来”推送了一篇“郭巨埋儿”的文章,也点进去看了……
时下大数据网络媒体可比诸葛孔明还“能掐会算”,它洞察你的心思,研究你的思想,再综合运算分析,非同寻常的“善解人意”,“投其所好”地给读者层出不穷推送自以为你求之不得的内容 。
读完古代的两则经典小故事,已让我替古人担忧而坐立不安 。本来是个凉风习习的好天气,非要无事生非去上网,请君入瓮似的掉进了一个陷阱,网络媒体仿佛察觉我读后紧张与焦虑无力自拔的心情一样,它非但没有适可而止或献上一策帮助受困者解脱,反而火上浇油推送了一条更有味道又有头无尾的“猛料” 。
当今的网络包罗万象,它学识渊博,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烂熟于心,就算是皇帝钦点的头名状元也会自愧弗如,也会服得五体投地,就别遑论我这号粗通文墨不过七窍才通一窍的人了 。
这次网络媒体煞费苦心为读者推送的内容来了一个华丽“穿越” 。它干净利落越过春秋战国,撇下东汉郭巨,直接奔袭到当代 。
感其用心良苦,我不知该不该受宠若惊 。
“猛料”不知道是不是凭空杜撰,内容梗概是这样的:
一对夫妻,婚后多年不育 。在“绝后”的重大危机下,长期寻医问药又求神拜佛,没想到心诚则灵,两口子四五十岁苍天开眼送来了意外惊喜 。
老婆突然“有喜”了,头发花白一半的老公欣喜若狂 。定期到医院检查,关怀备至呵护着 。九月怀胎,十月临盆,预产期还有一个星期就将老婆送进了医院 。
郭巨为救母亲,亲手活埋了亲生儿子,孝顺还是忤逆

文章插图
即将知天命之年的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了血崩,随着殷红的鲜血喷泉似的汹涌而出,脸色惨白如纸的产妇很快就量不出血压了 。院方虽经过全力抢救,待产孕妇还是命悬一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