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非孔孟”、孔子“小管仲”,可知否定别人易,自己实践难!( 三 )


后人“非孔孟”、孔子“小管仲”,可知否定别人易,自己实践难!

文章插图
十七年前的出丑 , 让孟僖子耿耿于怀 , 临终前还留下遗命让两个儿子拜孔丘为师 。能得到鲁国“三桓”家族的重视 , 足见孔夫子花季之年虽然是他人生最为低潮的年份 , 却也是他的人生关键转折之年!
人的一生 , 有低潮必然有高潮;人生的转折点 , 往往就在无意识中 , 悄然间到来 。
孟僖子去世时 , 孔夫子三十三岁 , 已过了而立之年 。
这一年 , “三桓”叔孙氏家主叔孙婼被晋人扣押了一年 , 晋人放他回国了;周王室的王子朝内乱正进入高潮期 , 王子朝把周敬王赶出成周 , 节节取胜 。
孔夫子则在这一年被孟僖子看中 , 礼聘为两个儿子的老师 。被鲁国权贵家庭看中 , 这应该是他人生第一次高潮 。
后人“非孔孟”、孔子“小管仲”,可知否定别人易,自己实践难!

文章插图
不过 , 世事难料 。
仅仅一年多后 , 孔夫子就迎来了对他的人生和学术观点形成巨大挑战的事件 。
公元前517年9月 , 因为季平子行事不得人心 , 季氏族人季公亥联合鲁昭公讨伐他 。鲁昭公突然发动 , 公室大军攻入季氏家中 , 将季平子围困在一处高台之上 , 眼看就要取得最后胜利 。
就在这时 , 鲁昭公派郈昭伯去联络孟孙氏家主孟懿子 。鲁昭公在这时派人联络孟孙氏 , 毫无疑问是希望孟懿子能与公室站在同一阵线 , 共同来对抗季孙氏 。
这年孟懿子十四岁 , 作孔夫子学生已有一年多 。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 就是忠君之道 。作为孔子门生 , 孟懿子本该毫不犹豫地与鲁昭公站在同一战线 , 讨伐专横跋扈的季平子 。
可见到郈昭伯郈 , 孟懿子却犹犹豫豫 , 迟迟未能表明态度 。他派人站在家中西北角的高处 , 观望着公室与季氏这场战斗 。突然 , 下人前来报告 , 叔孙氏军队居然在攻打公室军队!收到了这一消息 , 孟懿子立刻命人将郈昭伯杀死 , 然后命令家族军队去攻打鲁昭公!
最终 , “三桓”家族联合起来 , 将鲁昭公赶到了齐国 。
后人“非孔孟”、孔子“小管仲”,可知否定别人易,自己实践难!

文章插图
作为孔子学生 , 孟懿子不但不协助国君 , 还公然率军攻打国君 , 这简直就是乱臣贼子之行!有人为之辩解 , 说因为孟懿子年幼 , 这主要是他手下家臣所为 。可两年后 , 鲁昭公在齐景公支持下回到了鲁国郓邑(今山东郓城东) 。可这时已十六岁的孟懿子居然与季氏家臣阳虎一起 , 再次率军讨伐鲁昭公!
孔夫子教出的学生 , 竟然背叛自己的国君 , 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
俗话说得好 , “师父领进门 , 修行在个人 。”老师教导学生 , 但学生能学到多少 , 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 。孟懿子背叛国君 , 虽然是孔门之耻 , 但并非孔夫子本人之错 。
那么孔夫子本人在这次鲁国内乱期间 , 又在做什么呢?
后人“非孔孟”、孔子“小管仲”,可知否定别人易,自己实践难!

文章插图
史料记载 , 这次内乱后不久 , 孔子也奔赴齐国去了 。鲁昭公也带着一群大夫逃到了齐国 , 孔子是不是跟着鲁昭公一块逃跑了呢?如果这样 , 说明孔夫子是在践行自己的忠君思想 , 不愧为一代忠臣 。
可孔子到齐国 , 却没有留在鲁昭公身边 , 却做了齐国太师高昭子的家臣 , 想借机接近齐景公 。五年前 , 齐景公与晏婴访问鲁国 , 曾经与二十九岁的孔夫子有过一次交谈 。当时两人谈及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 , 孔夫子的答复令齐景公颇为称叹 。因为这次交谈 , 孔夫子认为齐景公是位想有作为的国君 , 所以在鲁国内乱后果断地前来投奔齐景公!
这次内乱 , 让已过而立之年的孔夫子对“君不君、臣不臣”的鲁国政局彻底失望了 。他来到齐国 , 并不是因为他要追随鲁昭公 , 而是觉得自己已过而立之年 , 不愿再为鲁国浪费光阴 , 试图到齐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