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听说,有VC搞起“付费投后”了?

国企|听说,有VC搞起“付费投后”了?


“投后都是胡说八道 。 ”一位美元基金大佬告诉融中记者 。 “我们能比企业家更懂企业?”
“真正好的项目 , 不需要机构赋能 。 需要我们赋能的都是项目快不行了 , 需要退出了 。 ”上述大佬进一步说道 。
关于投后管理的话题 , 一直流传在投资行业——听过 , 但是见到的少 。 虽然近几年 , 不少一线机构开始宣传投后的重要性 , 但追根溯源 , 这一风潮的起点 , 是募资难和投资进展缓慢 。
这场关于投后管理的争论 , 到底是一场善意的谎言 , 还是项目挽救大会?
01、“你亲眼见过投后吗?”退出困难 。
“退不掉的项目才需要管理 。 ”周立坦率的说 。
募、投、管、退是行业的四个黄金节点 。 “管”可能是最让人感觉发虚的环节 。 在2015年前后 , 市场上疯狂买入互联网行业 , 谁还顾得上管理?
到了2020年 , 关于项目赋能之说逐渐尘嚣尘上 。 但与投后一起并列讨论的话题 , 还有“前台都去募资了”“停工躺平不投项目了”“今天只做管理了” 。 这些讨论的逻辑是:在募资不通畅后 , 没钱投资的投资人们 , 只能干干管理的活了 。
机构内部鲜少有真正的投后岗位 。
大多数都是IR、PR兼职 , 要不就是投资经理兼任 。
投资经理自己负责的项目 , 在完成投资后 , 项目定期数据汇报 , 都得需要投资经理来索要 。 这似乎与想象中的投后管理相距甚远 。
而IR、PR能做的工作 , 大多数也是帮助项目联系媒体采访 。 “我们被投项目宣布融资了 , 能请媒体老师支持报道一下吗?”——这才是常态 。
一般而言 , 一家中型投资机构的人员规模在30人上下 。 如果以10年为期 , 投资100家项目 , 每年10家并不算快 , 但是这样的团队规模 , 如何覆盖百个项目的重度赋能和管理?我们假设这一机构有30个项目完成退出 。 那其余70个项目需要分担到30个人身上 , 只是季报的提交 , 就需要耗费不少人力和时间 。
投资人不是朝九晚五的打工人 , 而是24小时待命 , 白天跑了一天看项目 , 12点还在开会沟通 , 这不算新鲜事 。 哪还有时间全情投入到项目中?
更重要的问题是 , 项目也并不一定需要赋能 。
尤其是较为成熟的头部项目 , 有产品、有市场、有盈利 , 这样的情况下 , 投资人的钱都只是锦上添花的规范化股权操作 。 这种项目 , 投资人也无法插手项目的运营管理 。
“我们去看了个头部项目 , 门都没让进 , 创始人安排了个部门经理在楼道里跟我聊了15分钟 , 为了投资到这个项目 , 我们各种走后门插队 , 投进去后 , 持股比例不高 , 没有话语权 。 ”刘强是一家新基金的创始人 。
对于持股比例低、没有董事会席位的VC而言 , 就算是真想要投后赋能 , 企业也不一定给机会 。
而对于头部VC , 一个事实是:再一线的机构胳膊 , 也掰不过头部项目的大腿 。
头部项目 , 真的非常强势!
过去 , 某个头部医疗项目募资 , 让投资人排队竞价 。 某个消费项目 , 要求投资人写小作文 。 某个制造项目 , 禁止投资人尽调……
没拿到投资人的钱已经如此硬气 , 拿到了 , 还会照顾投资机构的感情吗?
这样的项目 , 真的不需要赋能和管理 。
02、“好项目不用投后要管理的都是C级项目”头部项目 , 要钱有钱 , 深处行业一线 , 比投资人对于产业了解的更深刻 , 这类项目对于投后赋能——“微微一笑“ 。
不少机构乐于宣传赋能 , 企业也是跟着捧个场 。 但事实上 , 所谓赋能 , 大多都是“打个电话”“拉个群”“介绍认识”而已 。 对于机构宣扬的战略梳理、锚定方向 , 有点过了 。
当然 , 必须承认的是 , 一些处在资源型拓展赛道的企业 , 确实对“介绍认知”有一定需求 。 但是 , 也仅此而已 。
“真正干活的还是企业 , 我们机构能帮他什么?”洪武是一家投资机构创始人 , 他不客气的说 , “如果需要我们干 , 他干什么?”
洪武看来 , 投资项目 , 能对接点资源当然可以 , 但是归根究底 , 项目方团队才是驾驶船的舵手 , “我们顶多就是打电话给他预报下天气 。 ”
但是 , 投资机构也确实在加重投后管理 , 那么他们在管什么?
现实就是 , 在管理B、C、D级项目 。
一般而言 , 投资机构会将被投企业分级管理 , A级别项目只需要定期索要财务报表即可 , B级项目即相对关注项目 , C级项目基本在及格线上 , 需要重点关注 , 而沦落到D级的项目 , 就要进入提前退出阶段 。 这时 , 投后团队的财务、法务进场 , 与企业商议退出事宜 。


推荐阅读